于是,荆轲开始主动出击,决定找樊於期将军谈谈。 这一谈可就谈出了大问题。 关于荆轲和樊於期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见面,司马迁如此记述:“乃遂私见樊於期。”可见,荆轲是以私人身份和樊於期会见的。 荆轲开宗明义地告诉樊於期:“我听说将军你的这颗人头价值昂贵啊!有多昂贵呢?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黄金千两外加万户封邑。”之后,没有任何过渡和劝说,荆轲就斩钉截铁地对樊於期说:“你的人头如果能借给燕国一用,这样就可以为受尽秦国欺负的燕国报仇了。” 作为一个深入研究过“术”而又为人深沉的人,荆轲的智慧在这段话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是2000年来,其中的深意却被人们忽略了。 如果我们重回那一历史现场,就可以感觉到荆轲这段话的巧妙。荆轲在这套说辞中加入了两个重要暗示:一是将军你的脑袋价值连城,因此,许多想发财的人都惦记着呢,将军你要好自为之,好生看护;二是将军你脑袋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可以为燕国报仇,因此,即使不是为了发家致富,想保家卫国的燕国人,随时都会将你的人头砍下。你这么亡命天涯难道不就是为了活下来吗? 因此,荆轲所有的用意就是为了引导樊於期坚决保护好自己这颗珍贵的脑袋,必要时可以继续亡命天涯,玩个失踪。只要樊於期保住了自己的人头,顺利开溜,荆轲就可以从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里脱身,从而实现樊於期和自己的双赢。 可以想见,在和樊於期会见之前,可怜的荆轲费了多大的心思啊! 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应该说,本来荆轲和樊於期可以双赢的,却由于一方的误判而擦枪走火,全盘皆输。 百密一疏。没有流亡经验的荆轲绝对没有想到,秦帝国的通缉令,已使樊於期无处藏身,四海之内,莫非监狱,这样的精神折磨,终会导致樊於期的精神崩溃。而荆轲的那一番分析,恰恰是压垮樊於期的最后一根稻草。 樊於期身负血海深仇,又惶惶如丧家之犬,哪有工夫进行缜密的逻辑推演;樊於期期待的就是了断,有一个斩钉截铁的理由来了断。 恰在这个时候,荆轲给出的这个理由出现了,樊於期想,生有何欢,死有何惧,而现在荆轲居然肯定我的脑袋极有意义,既然这么多人都在惦记着我的脑袋,那么他杀也是死,自杀也是死,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献出自己的脑袋呢? 激动人心的场景在荆轲意料之外出现了,樊於期居然不闻不问,不追究前因后果,“遂自刭”! 精神崩溃的樊於期自我了断,自己交出了自己的脑袋。 太子丹很快就知道了消息,并且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一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表演之后,“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意思是将樊於期的脑袋装进了匣子里。当樊於期的人头被装进匣子里的一刹那,荆轲知道自己彻底完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荆轲转眼间化作鱼肉,太子丹则转眼间化作庖厨,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大菜即将被隆重推出。 就这样,聪明的荆轲,可怜的荆轲,在田光和樊於期两条人命的裹胁之下,变成了太子丹的一把匕首。这把匕首将成为刺杀秦王嬴政的凶器。 在不久的将来,太子丹还会为他配上另外一把匕首,那匕首名曰“徐夫人匕首”。这把匕首多次用毒药反复淬火,只要人被碰破了一点皮,就必死无疑。两把匕首不可分离地在燕国结成了手足,从此再没有分开。 就这样,荆轲阴差阳错,一步步被逼上了绝路。他的自救大业灰飞烟灭。 荆轲拿到了樊於期的人头,同时拿到了督亢地图,并且配备了精良的匕首。这把精良的匕首将被小心翼翼地卷进地图的最里面,从外面看起来,匕首的柄就如同地图的轴。和他同行的,还有一个十三岁就杀过人的不良少年秦舞阳。 一不留神,一招不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到了现在才发觉,怎么办?既然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荆轲也就按起点的思路来继续拖延行期,以拖待变,迟迟不肯上路,但是条件却完全变了。忍无可忍的太子丹终于开始对荆轲不客气了,语气生硬地催促荆轲启程上路,走投无路的荆轲终于收拾行装,踏上残酷的征途。 在上路的时候,荆轲会怀着何种心情,他又将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这段故事,大家已经比较熟悉,那就是,无可奈何的荆轲,为燕太子丹、田光、樊於期所裹挟的荆轲,心情复杂地迈出了西去刺秦的步伐,但他心里没有任何把握,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所以,当他面对送行的人群,在易水河畔,情难自已,发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凉感慨。这与其说是荆轲的豪言壮语,不如看做是荆轲绝望心情的写照。 当然,我们今天来分析荆轲,不是为了给他抹黑,更不是为了解构这样一个英雄。而是想说,荆轲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英雄,是一个思想深刻、思维缜密的英雄。这样的英雄才更能打动人,更能让人过目不忘。 附 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