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是个出了名的风度翩翩、气质秀雅的美男子,赵夫人也是一个貌美泼辣、多情妩媚的女子,赵政很可能是一个容貌清秀、身材颀长、洒脱不羁的标致人物,而不太可能是传统帝王画像的纠然武夫,更不会是委琐邋遢的五短身材。 嫪毐开始崛起后,赵政知道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了。三十多岁的赵太后正值壮年,与嫪毐没有理由不生下孩子,而这个孩子如果是男孩,对赵政就会产生极大的威胁,依靠太后掌握重权的嫪毐必然要立自己的孩子为王,发动政变。 相邦吕不韦打着奉王的招牌行事,而嫪毐是以赵太后代为执政的权力为幌子。赵政亲政后,不仅赵太后代为执政的权力自动终结,而且吕不韦也必须要服从赵政的命令,除非他再杀死一位秦王。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秦王一旦亲政,国家各种权力无论大小都归秦王所有。秦国的王权安全是有各种制度、现实力量保障的,在秦人的思想观念里也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忠王思想。吕不韦深深知道,在秦国要想成为权臣就必须得打着国王的招牌,如果国王不配合,要想垄断朝政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吕不韦与赵政的关系很近,尽管这个时候赵政由于没有亲政还没有授权吕不韦执政的资格。成年的秦王可以不必亲自执掌朝政,他可以授权大臣执政,但是,他是随时可以收回执政权的。吕不韦垄断朝政是个事实,但却缺乏法律依据,他需要成年的秦王授权。而正是由于赵子楚要亲自掌握秦国的各项大权,排斥吕不韦,才使得吕不韦铤而走险杀死子楚。在秦王政亲政前的这十年时间里,吕不韦可以暂时不必为垄断朝政的秦王授权烦恼了。本来赵太后有和秦王政联名免掉吕不韦的权力,但是嫪毐觉得免掉吕不韦后,自己就成了焦点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对自己的发展非常不利。 对于赵政的亲政时间,吕不韦和赵太后、嫪毐两大政治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极力推迟。嫪毐需要在赵政亲政、赵太后失去代为执政权之前战胜朝中的一切对手,主要是吕不韦,为自己公开造反,立自己的儿子为王创造有利的条件。而吕不韦需要尽快地实现他兼并六国的政治抱负然后堂而皇之的成为统一王朝的国君,而亲政后的赵政随时有可能打断自己的统一梦想。在两大势力的合力抵制下,赵政的亲政时间被推到了最大的年龄上限。羽翼还没有丰满的赵政对此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赵政知道嫪毐的目的是迅速取代自己,而吕不韦的目的是最终取代自己,因而,赵政选择联合吕不韦先打击随着自己亲政日期日益临近而加紧造反准备的嫪毐。 在赵政到雍举行加冠成年礼,履行亲政的最后一道法律程序前,与留在咸阳的吕不韦做了周密的计划。赵政离开咸阳后,嫪毐果然反动武装叛乱,但很快被早有准备的赵政和吕不韦粉碎了。赵政击败嫪毐后,又突然免掉了踌躇满志的吕不韦的相印,随后鸩杀吕不韦,彻底铲除了秦国两大严重威胁王权的政治集团。 子楚回到邯郸后不久,娶了赵国一位豪强大家的女儿为妻。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赵夫人在邯郸为子楚生下一子,取名为政。由于秦国王室是嬴姓赵氏,按照贵族姓氏制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而这个男孩的名字就是赵政,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秦王政,秦始皇。对赵、魏、韩、楚、齐、宋等国的国君皆按照当时的贵族姓氏制度以氏和名来称呼他们,而单独用姓和名来称呼秦始皇,把秦始皇称为嬴政既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也没有做到称呼与他同时代人物的原则统一,颇有些不伦不类,这应该是对当时贵族姓氏制度的不了解所致。即便是秦始皇本人也会按照当时的贵族姓氏制度,认同赵政这个名字是自己的本名,而不知嬴政指的就是他,他也当然不会接受这个不合礼仪制度的臆造名。由于西汉的领导集团是平民出身,除了韩国王室出身的张良等少数几人,建国前很少有人享受过贵族姓氏特权的,很多人虽然有姓有名但却无氏和字这些贵族标志,有的人出身更是低贱,甚至于连姓都没有,只有一个名。西汉时期,贵族姓氏制度彻底弛废,本来代表血缘的姓和代表身份的氏混用。但是在汉以前的贵族阶层,姓氏制度是严格遵守的,对于秦王政,还是称做赵政更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 关于秦始皇赵政的出生还有一段十分著名的公案,说吕不韦把怀有自己骨血的邯郸绝色歌舞美姬送给了子楚,生下了秦始皇,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云云。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出自汉朝人之手。吕不韦送怀孕赵姬与黄歇送怀孕的赵人李园的妹妹给楚考烈王这两个虚构的历史故事如出一辙,故事情节雷同,女主角都是赵国女子。用赵女做故事的女主角是汉人经常采用的人物设计,因为赵女是当时能歌善舞、风情万种的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可以给人很多联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