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春秋战国 >

齐桓公何以称霸天下? 管仲打造战略物资“盐”(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山东寿光双王城的商周古制盐场遗址。这个遗址是已知的当时最大的制盐基地。王晓峰 摄
    
    四川资中的盐王庙,至今将管仲奉为盐业祖师。王定洁 摄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膜拜的偶像级国王。一般的历史书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总是从推行改革、加强军备、重视外交之类的角度来看问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化学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要谈到齐国的化学,就不能不说那个了不起的管仲。
    1 军费从哪儿来?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元年,管仲相齐。
    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到今天的齐国上卿,十多年来的坎坷与屈辱让管仲感慨良多。但现实没有给他太多时间用来慨叹,上任之初他就答应血气方刚又野心勃勃的齐桓公:30年内,齐国将成为北方霸主。但眼前这个国家却面临两大问题,不先解决它们,生存都有问题:因为军费不足,齐国一再削减边防部队的规模,而其正南面的鲁国则趁此机会屡屡对齐国边境进行军事骚扰;更要命的是,在西南,隔着一大坨墙头草般的弹丸小国,蒸蒸日上的楚国正觊觎着中原的土地。
    在这两个问题之中,后一条最棘手。楚国才是齐国称霸一方的最大绊脚石。楚国人的内聚力强,军队战斗经验丰富,楚文王又有着和齐桓公一样的野心,一旦羽翼丰满,夺取并巩固北方的粮食产地将会是它的最优选择,而这无疑会剥夺齐国的发展空间———决不能让楚国先发制人!
    要遏止楚国向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与其抗衡乃至压过它;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必须先振兴齐国的经济。没有坚实的国家经济做基础,单纯依靠军力得来的霸权不过是穷兵黩武,外强中干,难以持久。军费!军费!军费成了齐国发展的瓶颈,就算将军们有再好的智谋和战术,也不能指挥动一支吃不饱饭的军队啊!同理,抑制楚国军事力量的最好办法也是抑制楚国的经济。而楚国经济最薄弱的一环就是食盐,这恰恰是齐国所拥有的!
    一幅关于贸易战争的宏伟蓝图正在形成。以齐国的天然优势疲敝楚国,让楚国人被迫将全国劳动力的相当一部分都投入到用来交换食盐的丝绸与茶叶的生产,同时齐国还通过与其他各国进行贸易,换回大量物资充实国库。
    2 作为战略物资的盐
    管仲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这是振兴齐国盐业的第一步。渐渐地,齐国的制盐场所从一家家的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庞大、生产环节紧凑、工人分工细致的大型盐场,制盐技术在整体上得到极大改善。不过下属们对这些成绩颇不以为然,他们对新任上卿这种不着调的行事方式表示不解:一不治军,二不授权,却天天忙着研究煮盐!
    管仲没时间向别人解释他的计划,好在他的背后有齐王在全力支持。齐王不理解管仲的做法,但他了解管仲,相信他这样做自有其道理。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盐几乎和火有着同等的重要性。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释放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着细胞外液渗透压,影响着体内水的动向。此外,氯还是胃液的重要组成元素。氯离子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并形成消化液的一种主要成分———盐酸。更重要的是,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一支作战部队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吃不饱饭,但战士们打仗之前必须吃到足够的盐!
    楚国是春秋各国中领土最多的,其版图覆盖了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即使在今天,这三个省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气候潮湿,民风嗜辣。楚地自古不产盐。而那时的楚国也不临海,无法生产海盐。西边的巴蜀倒是有井盐,可惜运输成本太高。今天湖南人爱吃辣椒,人多以为这是因为辣椒驱潮,可是浙闽地区同样潮湿,可居民却喜甜食。所以湖南人喜吃辣椒可能另有原因———或许是由当地食盐价高,湖湘之人只能舍盐而用辣椒调味。当然,春秋时的楚国人就更可怜了。辣椒原产南美,传到中国时已经是明朝了,所以楚国人连辣椒都没的吃,只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食盐。在这种交换中耗费了本国所产的大量丝绸、漆器。由此可见,战略资源的匮乏对一个谋求崛起的大国来说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