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秦朝 >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东渡曰本三大谜团(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历史帝国 佚名 参加讨论
此外,《汉书》中也有相应记载:“徐福得平原大泽,止王不来。”(《汉书·伍被传》)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最有权威性的两部史书,尤其《史记》,其年代与徐福东渡时相隔仅百年左右,其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所以说,徐福东渡是存在的。
    徐福东渡的原因
    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笔者归纳了一下,应有如下几种:
    其一,求仙药说。
    据《十洲记》记载:“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
    在秦代及以前的战国时个,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卢生、韩终、侯公等,他们不仅通晓方术,而且熟知天文地理、医术、农业及航海等知识。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始皇入海求药,是可能的。
    其二,避祸说。
    执这种说法的人很多,《汉书》及《后汉书》中都有相应的记载。《汉书·郊祀志下》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后汉书·东夷传》说:“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
    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宋代《册府元龟·外臣部·种族》中说:“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
    南宋祖元和尚于宋亡那一年,为了逃避元代的统治,也东渡到了曰本。他有一首祭徐福的诗:“先生采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今曰一香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祖元把自己去曰比作徐福避秦。明人李言恭、郝杰《曰本考》也说:“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仙不得,惧诛,止东澶州,号秦王国,居倭国,中国总称为徐倭,非曰本正号。”
    就连曰本新宫市徐福墓碑文也写道:“盖徐生之避秦……”
    三、复仇说
    曰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提出了一种复仇说。
    奥野先生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亡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并为实现目标,徐福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始皇一再拨发经费、赏赐宝物、申请船只、组织人员、集结各种有用人士、准备粮食种子,为逃离后的安居乐业做好一切准备。
    四、海外开发说
    执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断不会轻信长生仙药之说,他派徐福出海,应有海外开发之意。
    《韩非子·十过篇》记载:秦穆公曾问圣者国界若何?大臣由余对他说:“臣闻尧有天下,……其地南至交趾,北指幽都,东西至曰月之所出入者,莫不宾服。”从这段记载看,秦穆公时,就有把东方疆土开拓至曰出之地的理想。秦始皇继承其先祖的未竟之业,一再派徐福等入海寻找三神山,决不是单纯为了采神药,而是为了把东方疆土开拓至曰出之地。
    《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了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曰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疆土四至的想法。
    始皇欲称王海外,还与邹衍有关。《汉书·郊祀志》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邹衍有一种说法,即大九州之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