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掩埋在河底的千年秘密 一条环形的小河,包围着一个环形的土堆,土堆里又是一条环形的小河包围着一个小一些的环形土堆,最让人惊奇的是,再往里还是这样,一条小河套着一个面积更小却更高的土堆。 而这样奇怪的地形,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从战国到秦汉,从唐宋到明清,千百年来一直沉默在长江之滨。1935年考古专家在这里发现了古代居民的生活遗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不过只是学术界的眼光向这里聚焦,而世人依旧没有对这里产生更多的幻想。 于是,这里依旧是杨柳拂堤,稻田纵横,农人三三两两站在土堆上讨论着收成,牧童骑着水牛悠闲地从小河趟过…… 时间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惊人的发现打破了田园的沉寂:在那环形的小河里发现了3条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陶器。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证明这里是春秋时期的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就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春秋淹城遗址,它这种三河套三城的形制在我国目前的古城遗址中一枝独秀,绝无仅有。 我站在外城河边的时候,正好又是一个春天。拂堤的杨柳风里,常州春秋淹城旅游区管委会主任王才中的简单而有条理的介绍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对淹城的来龙去脉建立了概念。 眼前的外城河,波光粼粼,杨柳依依,一派江南春光,与江南其它普通的河流景色并无两样。唯一的区别是外城河是一个完整的圆环,只是在它的北边有一座木制的小桥供游客进入。过了桥我们就进入淹城了。遥想当年春秋时期,这里肯定是吊桥高起,要想进入还需将吊桥放下。 紧挨着外城河便是外城墙。如果不了解情况,还真看不出这是一道城墙,感觉就是一个圆形的长条土堆。据我所知,春秋时期,砖的使用还只限于“地下”,那时的人们修建陵墓才以砖为基材,而广泛用于地上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当时淹城城墙肯定也只是一个环形的夯土堆,只不过肯定比现在经过千百年风吹雨打的遗址墙要高。 但淹城遗址的面积大致与当年相同: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这也正好符合《孟子》中记载的“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古城形制。 进入外城,风景极佳,花树丛丛,荷叶田田,只是没什么人为的景观。据王才中介绍,对淹城春秋文化景区的打造是本着整旧如旧的理念。由于春秋时期距今已逾数千年,大多数遗迹及文物都归于地下或散失不见,整旧如旧的结果便呈现出一派自然风貌。为了保护遗址,常州市在遗址范围内几乎不加任何仿古景观。所以,整个遗址区内只有一两座茅亭和古井,其颜色状貌古朴简约、色彩灰暗,在自然山水间点缀出一派春秋风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