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一直吟诵至今盛传不衰。 人们当今到南京寻访的古迹白鹭洲公园。其实与李白诗里的白鹭洲完全是两码事。白鹭洲公园原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系一个半城湖,民国初年始定名“白鹭洲”。而李白登凤凰台所看到的白鹭洲,据《景定建康志》,那是石头城外长江中一长形沙洲,将江水一分为二,曲绕中分。洲上多芦苇,常有白鹭群集,因名白鹭洲。南唐时,白鹭洲边有入江船码头,洲上是江鸥栖息之所,人至不惊,时人有“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羽满平沙”的诗句。白昼白鹭泛飞,柳色照行人,衣白者皆碧;夜晚栖息其上,“波光摇江月,星影入城楼”,实是一风景优美之地。李白诗中的白鹭洲,明代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乾隆南巡时,都曾到此一游。随着岁月流逝,长江泥沙淤积,江道西移,沙涨水落,白鹭洲与长江南岸渐渐相连,形成了沙洲圩,即今江东门外、上新河北、板桥之西一带。虽已旧迹莫辨,却依然留有“白鹭洲”的村名。 白鹭洲的方位定了,那李白诗里的凤凰台到底在哪儿?我想,既然李白登上凤凰台就可以看到白鹭洲,想来不会离白鹭洲太远。 找出南京城区地图,请来当地一位研究历史的朋友导游,他说中华门内西南隅,有一处叫花露岗,岗西有凤游路和来凤街。这一带便是历史上的名胜之地凤凰台。去花露岗的路上,听朋友热心地讲解,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诗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那次李白到黄鹤楼,诗兴勃发,突然见到墙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诵读之后赞赏不已,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而扔笔郁郁下楼,拂袖而去。 后来李白到金陵,登凤凰台,诗兴突发,且登黄鹤楼时的诗情犹在,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用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诗原韵,不仅开首句法模仿前诗,而且将武昌的鹦鹉洲与金陵的白鹭洲相呼应,真是天造地设。全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人说,李白有感写此诗,一为抒情,二为与崔颢争胜。究竟如何心态,实在不敢妄作揣测。不过,今日凤凰台,历经一代代兵燹与灾祸,早已面目全非了。 朋友说,曾有不少人问过他,凤凰台至少也应该似黄鹤楼一样,是个能远眺的高层建筑吧,不然,怎么能看到长江里二水中分的白鹭洲,看到半落青天外的三山?朋友从脚下挖出一块瓦片递给我,说这里附近本是著名的瓦官阁,建于南朝萧梁时代。史载,瓦官阁高达二百四十尺,也有说三百四十尺的。阁离当时的长江很近,大江前环,登眺最胜。 李白的《横江词》中就有“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句,写的就是近午时日照高阁、影入江中的景色。也有人说,唐时这里就叫凤凰台。想想也有道理,这凤凰台的规模至少应不亚于黄鹤楼,不然,怎么能激发李白的诗情诗兴。可惜,清咸丰年兵燹之后,这六朝名胜,除其故址和“重建瓦官寺祝厘圣寿碑”以及石刻升元阁图外,均已荡然无存。 再也看不到当年凤凰台踪迹,我不禁感叹起来,心中想起一首题为《秣陵怀古》的古诗,写尽了眼前的凄恻落寞:“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故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朋友笑道,曾有人解释“三山”是紫金山、栖霞山、五台山,纯粹瞎蒙。三山是指南京西南的江宁镇。北面有三峰并列,因其紧靠长江南岸,突出江中,故称“三山矶”。从凤凰台上望三山,因为距离较远,时隐时现,半隐半现,看不清楚,好像有一半落到天外去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可谓想象奇绝。此时,朋友发起感慨。很遗憾,让你们失望了,没有见到凤凰台的遗迹。几年前曾经有一位海外游人慕名来此寻访凤凰台,结果一无所得,忿而留下一首五言诗:“崔诗以楼传,李诗因台飞,‘黄鹤’已复返,‘凤凰’几时归?”他是说黄鹤楼已经重新修建,凤凰台也应该有人管,不能就此失踪。 这是对凤凰台的呼唤,也是对凤凰台的期盼。然而,我以为,凤凰台大可不必一定要与黄鹤楼相较。既然凤凰台本身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湮灭,因有李白的千古名篇而成为了不朽,已是很幸运地体现了它的价值。正因为它本身已了无痕迹,人们才能从李白的诗中进行联想,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使它比原来的实体更加优美更加理想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