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组织 > 其它 >

一山卓立阅沧桑(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太姥山景点介绍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当游人进入太姥山,就象进入当代世界雕塑艺术大师的大型博览厅,数千百副巨型的雕塑品,各具匠心,有的肖人,有的肖物。如“十八罗汉岩”、“仙人锯板”、“夫妻峰”、“金猫扑鼠 ”、“玉猴照镜”、“九鲤朝天”、“二佛谈经”、“金龟爬壁”、“韦陀把天门”......等三百六十景,真是“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
    特别是“九鲤朝天”、“二佛谈经”这组景观尤为奇绝,“九鲤朝天”石酷似九条鲤鱼跃向太空,“和尚讲经”石活象一个和尚身披袈裟坐在经坛上捧着经书面对东海说法。这组景观绵亘千余米,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实为壮观。若是一阵雷雨之后,江山如洗,水光潋滟,波平如镜的大海托出这一组深沉垂直的群峰,一明一暗,对比强烈。群峰背后曲折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起伏绵延的山峦和变化多姿富有韵律的梯田,增强了悬崖峭壁的力度和垂直感,组成巨幅水印木刻似的“山海大观”图,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刻。 “夫妻峰”在不同角度看起来不一样!
    又因众峰迭立,群石矗峙,登高一呼,山回谷应,故有“回音谷”、“三声应”、“七声应”等奇景,给游人增添了无穷兴味。
    太姥由于特殊的地理,不仅石奇,而且有很多曲折深邃的岩洞。经有关部门普查有各种各样的洞一百多个。若想将这么多的洞走一遍需时二十八天,有的洞一进一出就需花一整天,这些洞各具特色,有向低处延伸,直通到海面,曰“通海洞”;有向上扩展,可达“九鲤朝天”石顶,曰“通天洞”;有两岩陡立,上夹附石,曰“七星洞”;有削壁夹巷,见天如线,曰“一线天”;有终年滴水,曰“滴水洞”;有乱石垒叠,洞顶崛岩高低,游人进入需弓腰折背而过,曰“三折腰”;有洞中套洞,神奇莫测曰“神仙洞”,有洞中可观日,洞内可望海,洞穴存井,洞里有龙潭,小的只容儿人小憩,大的可容千人,可以建楼、台、亭、阁。每逢夏日洞中空谷兰盛,暗香浮动,时有时无,令人心醉神怡。
    
    如将军十八洞,是十多个洞组成的洞群,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洞中可望海、观日,怪石似骆驼、似玉笋,千姿百态,有的似螺旋向下旋转,有的夹壁直立,石径遥通,不但有“一线天”,还有“三线天”,暗泉多处,清沏见底,水声潺潺,每当阳光射入水中,反射于洞壁,就象流霞在飞舞,奇妙的光与色将游人带入幻觉世界。由于气流的活动有的洞寒风习习,有的却暖气融融,奇妙的是站立一处,伸开两手,冷暖感觉不同。有的地方,更有太古藤蔓为争阳光,争雨露,争生存,顽强地盘旋曲折,沿着洞壁延伸,编织着富有生命力的“赞歌”。这个“将军十八洞”,一进一出需花二个小时,游人要以各种动作行走,时蹲、时爬、时蹑、时侧,有人将这些动作喻为“太姥健身操”,姿态各异,一路欢声笑语,乐在其中。
    “云横断壁千层险”是太姥奇峰的真实写照。太姥有覆鼎峰、新月峰、笔架峰、仙药峰、莲花峰等四十五峰,这些山峰都在五百米到九百米之间。尤其上天门岭过牛背石,上陀九岭过天桥更是奇险,有些人非摸爬而过不可,有些人却偏要在这险处探胜。过了险峰,极目千里,气象万千,确有无限风光之感。覆鼎峰因状如覆鼎故名,福鼎县名也由此而来。晴朗之日登上峰顶,东望海天茫茫,无边无际,大小岛屿,历历在目。 新月峰又名观日峰,晨可观日,暮可赏月,是观赏月上日升的好所在。“披衣起看扶桑影,日观天门未足云”,在太姥山上观日可见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地从海中三跃而升的奇景,这是其他风景区观日所少有的,陈仲溱太姥山记:“尝看日于泰山日观台华顶,所见各异,而遥天旷海,此为第一”。夜间赏月,山色朦胧千岩黑,又是另有一番情趣.
    游太姥的人常说太姥缺水景,其实不然,太姥山,山衬海,海托山,素称“海上仙都”,既看山,又观海,互相映衬,蔚为壮观。太姥山多狭谷、山洞,地面积水少,一场大雨后,约二个小时,地表水就流入洞中,汇成各种暗泉和飞瀑,流水潺潺,滴水叮当,如琵琶慢拔,如古筝轻弹,游人可在洞中默听泉声,欣赏水趣,兴味无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