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周武王伐纣,分封曹侠于邾所创置之邾子国,至今已逾3000年。乘车来到新洲旧街,蜿蜿蜒蜒的乡间公路,将怀思古幽情的参观者带到一条似河似溪似沟的古河边,此即孔子河。抬眼观望,山峦起伏,此即孔子山。能以孔子之名作为山名与河名,不用说,这个地方肯定有它不同凡响之处。 历史概况 明《统一志》、清《湖广通志》载:“相传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公元前164年至前122年,孔子山附近曾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为记此事,汉代淮南王刘安命在发掘地建一亭,将石碑立于亭内,同时在孔子山傍孔子河滨修建孔子庙,设私学,这可能就是问津书院的前身。 历代学士在此著书立说,讲学布道。因硕学鸿儒登坛授业,唐之杜牧、宋之孟珙、朱熹、元之龙仁夫、吴澄、明之王阳明等诸大儒均莅临此处,指点江山,答疑解惑,四方学子咸聚闻道,一时名动海内。名儒学士也为其留下许多不朽之篇章,如朱熹晚岁曾讲学于此,并于南宋 庆元六年(1200年)2月8日题诗赠给孔子山庙学。诗云: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 景点细观 书院经历代修葺营饰,也遭连年战乱毁损,尚能保存,实属不易。因其在我国教育史、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影响而与岳鹿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齐名,一并载入《中国书院志》。 问津书院依山傍水,占地数十亩,殿、堂、楼、阁、祠、馆、斋、亭、台莫不俱备,可谓气势恢弘。可惜在近百年来,尤其是经历了令人难以忘记的“文化大革命”以后,损毁破坏极其严重,其典笈散失,礼器无存,大部分旧址已成农家宅院,甚至连殿阁内部的结构要件亦荡然无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