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记载了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早在北宋龙井茶区就初步形成规模,当时下天竺香林洞产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被列为贡品。特别是北宋上天竺住持辩才和尚退居龙井寺后,在山顶开辟茶园,用好茶招待来访的客人。苏东坡多次访辩才和尚于此,并书写“老龙井”三字。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西湖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在最早见到的元代虞集《游龙井》诗中说:“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明代,龙井茶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西湖区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 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了全国各大城市茶商采购的主要对象,有的富商还出巨资在狮峰山上购地,雇工开垦种茶,创办私人茶场,并以经营正宗狮峰龙井茶为荣。 解放后,政府鼓励茶农增产西湖龙井茶,也对龙井茶区的生产用电、交通、村舍建设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优惠,茶区很快改变了“十山九荒一片黄,人穷地瘦茶地荒”的贫穷落后面貌。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将龙井、金沙港、三台山、 茅家埠和云栖等五个西湖龙井茶主要产区,统一建立龙井乡。这以后,西湖龙井茶迅速恢复发展,尤其是龙井村和双峰村,先后成为接待外宾和国际友人的开放单位,并在茶区新建茶园700多亩,扦插“龙井43号”良种500万株,发展高产优质龙井茶园300亩。 不过,有一个阶段茶叶生产一时追求高产量、高速度,导致龙井茶的质量在整体上的急剧下降和大范围的改制炒青茶,著名的龙井茶区基本上变成了炒青茶区。 改革开放为西湖龙井茶区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使西湖龙井茶叶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生产特级、高级西湖龙井茶为主,标志着西湖龙井茶产区完全恢复了名茶产地产名茶的历史传统。毛晓 龙井香飘老茶庄 清明即将来临之际,国家保护区域的杭州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西湖牌明前西湖龙井,现已摆上庆林春、启元等老茶庄的柜台。作为西湖龙井的专卖店,在保证货真价实的基础上,庆林春、启元等老茶庄在这些西湖龙井上都设置了防伪标识,并采用独立包装及保险柜存放。不同品种的新茶,价格也不等,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要。两家老茶庄同时还开展了绿茶展卖活动,包括云南绿茶、四川竹叶青以及绿毛峰、白毛猴、绿碧螺等福建绿茶,让喜欢尝鲜的老茶客,品味新滋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