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茶马古道上 千年黑茶香(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三湘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茶市斯为盛”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据史料推断,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兴盛于明清。古安化茶农从山区生活习惯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锅炒杀青、揉捻、渥堆、明火焙干的制茶方式,这种黑毛茶无青叶气,有松烟香,滋味浓厚醇和。
    安化黑茶味浓,更适宜加奶酪的饮用方式,很合西北少数民族的口味。明朝茶马交易中,量多价廉的安化黑茶冲击了“官茶”四川乌茶,走私贩运屡禁不止,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被正式定为“官茶”,很快就取代汉川之茶,成为销往西北的主打茶叶。
    确定为官茶后,安化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的资江两岸,因茶而兴起的集镇就有8个:小淹、边江、江南坪、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乔口、东坪,共有茶号三百多家。制茶季节,晋陕徽茶商齐聚安化,演绎了近五百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史奇观。
    清同治《安化县志》:“唯茶甲诸州县”。
        茶山的春天
    从长沙,经长常高速到益阳,过桃江抵安化小淹,沿资江南岸西行,达安化城关镇东坪,一路逶迤向北向西,凡210公里。
    安化多山,有一首旧民谣如此形容安化人靠山吃山:“春天吃扒(ba)起的(茶),夏天吃浮起的(林木),秋天吃吊起的(柑橘),冬天吃捆起的(腊肉)。”
    我们去时,清明刚过,当季黑毛茶的采制一般得到谷雨前后,清明的嫩芽,大抵用来制作绿茶。沿资水寻访茶人茶事。细雨纷飞,两岸群峰叠翠,小镇人家在水雾中若隐若现。
    为深入茶山,我们曾冒雨驱车西行50多公里,从东坪镇赶到云台山的马路镇,这里是安化大叶茶群种的代表——云台山大叶茶的原产地。在路边我们找到一块200苗的茶园,云台山八角茶厂三年前承包了这片山头改造茶苗,三五农妇正在采摘最后一批清明芽茶。
        老字号新字号
    现今的安化茶行,东坪以东主要集中在江南、黄沙坪、酉州、小淹。
    经过黄沙坪,路边有一座别致的仿古院落——“茶马驿馆”,湖南怡清源茶业公司2009年建成这家宾馆,画廊、雕塑乃至外墙室内装修,无不渲染着黑茶文化主题。“怡清源”以前主打绿茶,2007年与安化签约投资4500万元兴建基地厂房,成为黑茶领域的新锐代表。
    “茶马驿馆”往河边走下去,就是当年黑茶输出口岸黄沙坪的老街。黄沙坪茶行设在一座近两百年历史的木楼内,楼上楼下到处堆放着大包的毛茶,靠门口是一座由百年老字号“永泰福”制作的三米见方的“七星灶”,当地用来烘焙黑茶的传统工具。左厢房,2台抖筛机合着雨声沙沙作响,老板谌九保正指点着几个妇女,筛分去年从茶农手上收来的初制黑毛茶。
    从谌九保的爷爷辈起,谌家制茶已是第三代了。这座木楼原本也是一个老茶号,上世纪80年代谌九保搬进来自己开了茶行,以前主要做绿茶,这几年黑茶行情看涨,他改制黑茶了,一年能产1000多担,旺季要请十来个人打工。安化如今做黑茶精加工的企业30来家,除了白沙溪、安化茶厂、怡清源、久扬等大厂子,谌九保说,他的茶行规模不算小了。
        每一泡都有故事
    提到安化黑茶,绕不开位于小淹的湖南白沙溪茶厂。“每一泡都有故事”,是“白沙溪”企业文化宣传片的主题词。如果以茶作比,“白沙溪”已然是一泡70年的陈茶了。它的前身是湖南砖茶厂——1939年由曾留学日本的安化人彭先泽创建,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花砖茶、湖南第一片茯砖茶均出自于此,堪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
    很多人是从“安化千两茶”开始了解安化黑茶的。因单体体积之大、加工周期之长和独特的花格篾篓包装,“安化千两茶”有“世界茶王”的美称,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千两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承,与“白沙溪”密不可分。
    清同治年间,有山西茶商与安化边江刘氏三兄弟联合研制出老秤每支1000两的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刘家人一直视踩捆工艺为绝活秘不外传。1952年,国营白沙溪茶厂招收刘氏后人进厂,传授技艺生产千两茶,至1958年改制花砖茶后停产。时隔25年之后,为不使“千两茶”工艺失传,时任该厂业务副厂长的王炯南于1983年组织人马恢复生产,结果踩捆工艺好不容易搞定了,能把茶卷捆紧的“花格篾篓”却没人会做了,费尽周折才寻访到两位年过八旬的老艺人联手编篓,“安化千两茶”才得以重新制作面世。而没过多久,其中一位老人就去世了。
        安化黑茶的新拐点
    在我们的茶乡之行,2007年是一个频频被提到的年份。
    这一年,黄沙坪茶行的谌九保转向制作黑茶,八角茶厂大规模改扩建茶园,以生产“安化银豪”闻名的唐溪茶场也开始做黑毛茶了;这一年,“怡清源”涉足黑茶领域,安化黑茶龙头企业白沙溪完成股份改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注册了国家地理商标……
    安化黑茶专销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蒙古,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央政府“茶马互市”国策的主要承担者,与国事密切相关。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白沙溪茶厂一直都实行统购统销,至今仍是安化最主要的边销茶定点企业。作为国家的“计划茶”,安化黑茶价格低廉,企业连年亏损,茶农积极性不高,茶园也大面积萎缩。
    安化黑茶在困境中寻求突破,普洱热则带来了契机和启示。本世纪初期,同样是边销茶的普洱在国内外名声大噪,黑茶的降脂、减肥等保健作用被专家们揭示放大,有着千年历史的安化黑茶开始受到了海内外市场的瞩目。随着2007年普洱降温,安化黑茶登场亮相。
        “官茶”已入平民家
    黑茶是由绿茶演变而来的一大茶类,由于干茶色泽黒褐,故称“黑茶”。与绿茶、红茶比较,绿茶属非发酵茶,红茶属半发酵茶,而黑茶属于完全发酵茶。
    有研究表明,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还能消脂祛油,茯砖茶中俗称“金花”的“冠突曲霉”,有很强的分解油腻、消食、调节人体脂肪代谢的功能,适合饮食结构以奶肉类为主的人们饮用。西北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的道理即在于此。
    年届七旬的伍湘安曾任安化县政协主席,2006年底出任安化茶叶协会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会长,一直热心研究宣传安化黑茶文化。伍老身体健康,他自认与长期饮用黑茶不无关系。在伍湘安看来,安化黑茶近年来有两个转变:从纯手工制作转向标准化、清洁化、现代化生产;从单调的礼品茶转向平民化的多样化产品。
    褪去“官茶”色彩,由单一边销转向内销外销,安化黑茶飞入寻常百姓家。2007年至今,可以说是安化黑茶与市场开始紧密接轨的三年。市场看好,利润空间大了,茶农的收入和积极性也水涨船高,安化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0万亩出头扩展到目前的12.5万亩。改制三年,“白沙溪”如今拥有1万亩茶园基地,2009年产值跃进亿元大关。白沙溪当家人刘新安乐于提及一句话:“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我们的产品才有市场。”
    (  刘丹    本文史料参考伍湘安编著的《安化黑茶》,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