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简史 (一)、先秦(原始阶段) 原始社会人类除了采集野果直接充饥外,也会挖掘野菜及摘取某些树木的幼芽嫩叶和稻米一起放在陶制的釜鼎(锅)内熬煮成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指的是茶叶作为药用的开始;商周时期发展饮食茶叶;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已成风气) 饮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汉。汉代茶叶作为饮料食用,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可能很少饮茶。 到了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日常饮料。茶由巴蜀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叶生产地区不断扩大,饮茶从上层社会逐渐向民间发展。从晋代开始,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从饮茶起就有了客来敬茶的礼节,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成了普遍的礼仪。两晋南北朝,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中华茶艺亦于西晋时萌芽。 (三)、唐代(饮茶风气传播全国)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兴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茶业大发展的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饮茶风气普及全国。唐代饮茶盛行与佛教的盛行有很深的渊源,和尚坐禅,靠喝茶充饥提神,佛门茶事盛行,带动信佛的善男信女饮茶,促进了饮茶风气在社会上的普及。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 茶圣陆羽出现后,茶道兴盛。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又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他潜心研究茶事,积十余年心得,撰写《茶经》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专著,对中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的传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神。陆羽《茶经·六之饮》称:“……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都把茶当作家常饮料。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水铺,“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的,特别是对朝鲜的日本的影响很大。 (四)、饮茶风气的兴盛(宋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王公贵族经常举行茶宴,皇帝也常在取得贡茶后宴请群臣以示恩宠。同时茶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自宋代始,“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梦粱录》),“夫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为了评比茶质的优劣和点茶技艺的高低,宋代盛行“斗茶”。“斗茶”所用茶叶为饼茶,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碗中,注入沸水,把茶末调匀,然后徐徐注入沸水,以茶筅击拂,使茶汤泡沫均匀,从茶汤、泡沫的颜色和茶叶的香气、滋味来评比高低。斗茶,始于唐末福建一带,“斗茶,建人谓斗茶为茗战。”斗茶促进了当时制茶技术的提高和饮茶方式的完善。 宋代饮茶风气的兴盛还反映在都市里的茶馆文化非常发达。茶馆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到了宋代则更为兴盛,且装饰雅致,各有特色,茶具精美,茶叶品质众多,乐曲声悠扬,已具有浑厚的文化氛围。 茶与文化(诗、书、画、歌)的融合,在宋代特别突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咏茶诗歌。宋代的画家们也绘了许多反映茶事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如《清明上河图》反映当时首都汴京临河的茶馆景象,宋徽宗赵佶反映斗茶场面的《文会图》,描绘卢仝饮茶的《卢仝烹茶图》。 到了元代,饼茶逐渐衰落,以散茶、末茶为主,制茶工艺已与现代蒸青绿茶的工艺差不多,民间大众已大多饮用散茶。 (五)、饮茶风气的鼎盛(明清) 历史上正式废除团饼茶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自然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明代在茶叶生产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在绿茶生产上除了改进蒸青技术外,还产生了炒青技术,即采摘后的茶叶不须经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杀青。其次是花茶的生产,花茶出现于宋代,当时是以龙脑香入茶。蔡襄《茶录》提到:“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茶香。”南宋时有用茉莉花焙茶,到明代,许多花都可以用用来窨制花茶。再次是乌龙茶,大约在明中期就已出现于武夷山,后来传播至闽南、潮汕及台湾等地。红茶也是起于明而盛于清的,最早在福建崇安一带,开始生产的是小种红茶,后演变为工夫红茶,其生产技术还传播到安徽、江西各地。 明清时期在茶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工夫茶是适应叶茶撮泡的需要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品茶技艺,大约在明代形成于江浙一带,扩展到闽粤等地,在清代转移到闽南、潮汕一带为中心,至今以“潮汕工夫茶”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除了茶诗茶画外,还产生了众多的茶歌、茶舞和采茶戏。采茶戏大约在明代中期以后在江西的赣南九龙山一带产生,至清代兴盛起来,传播到邻省各地,这要算是明清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六)、中国茶叶再现辉煌(现代) 到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十九世纪后半叶,我国年均产茶二十几万吨,出口茶叶十几万吨,出口量占当时世界茶叶贸易的80%以上,但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列强入侵,茶叶生产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茶叶生产有了飞速发展,我国的茶园面积占世界第一位,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出口量占世界第三位,乌龙茶在日本历久不衰,并在韩国和南亚深受青睐,花茶在中东和俄罗斯广受欢迎。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茶叶消费已开始向多元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共饮料的消费将有辉煌的前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