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看过《漕运码头》 寻找漕运遗迹(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通州城的漕运遗存
    通州在北京东南,是因大运河与漕运而兴建的城市。它以“漕运通济”之意命名。元代通惠河开通后,通州开始“编篱为城”。明初大将军徐达命部将孙祖兴督军,用石头建通州城。城开四门,东门名“通运”,西门为“朝天”,可以看出通州与运河漕运及北京城的紧密联系。明代漕运不再进京后,通州成为漕运终点的最大码头,日益繁荣。
    当时运河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河岸上码头林立,车来人往。清乾隆时每年有上万艘漕船抵达通州。漕运码头有几十座,石坝码头、土坝码头、东关码头、张家湾码头等都是日夜装卸,紧张繁忙。
    石坝码头在运河与通惠河的交汇处西南岸,是朝廷漕粮的专用码头。附近有著名的通济桥和大光楼。大光楼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清两代,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故又名验粮楼。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时,将大光楼及众多古建烧毁。现在,验粮楼已按原样复建,坐西朝东,面向运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层重檐歇山顶,楼高16.55米。
    在石坝码头西南部不远处,矗立着燃灯佛舍利塔。塔始建于北周,唐贞观、元大德、明成化年间均修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因地震而损毁,三十七年(1698年)在原须弥座上按原样重建,为十三层密檐塔。塔身雕有众多佛像与精美的图案,塔檐上悬挂着两千多枚铜铃,微风吹过发出悦耳的铃声。当年,漕船上的船工,远远看到燃灯塔,就看到了终点,看到了家乡,感到了温暖与安全。
    现在,金碧辉煌的验粮楼、古朴坚固的石拱桥与挺拔俊秀的燃灯塔相映成辉,共同述说着古老漕运的辉煌。        漕运粮仓与衙署
    漕粮到达通州后,一部分较快地转运至京,一部分存放在通州。因此除京仓(京城国仓)外还有通仓(通州国仓)。通仓明代主要有四大仓:西仓、南仓、中仓、东仓,清代仍沿用。其中最大的为西仓,即电视剧《漕运码头》中多次提到的大运西仓。
    明永乐七年(1409年),为充实北京卫戍部队与北陲戍边将士的粮饷,于通州旧城西门外修建了一座大型军仓称大运西仓,简称西仓,俗称大仓。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兵越过长城,侵入明境内。为保卫北京,保护通仓,于大运西仓外构筑新城,景泰年间铸成,西仓即围在了新城内。后来,在西仓南北两侧各形成一条东西向大街,分别称新城南街、新城北街。
    现在,新城南街仍在,新城北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大街。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更便捷地将漕粮由通州运往北京,由朝阳门至通州修建了一条石道,此道由通州新城西门入城后,沿中山大街至旧城,并通至通州各仓及石坝码头。通往西仓的一段称新仓路,现仍在。
    明万历年间,在西仓以南开凿玉带河,漕粮可通过此河运至新城南门外,再经仓道运至西仓。因仓道穿过新城南街,与之十字相交,又称十字街。十字街北即达西仓南门,北部不通行。1946年为纪念抗日名将佟麟阁,将此段街道命名为佟麟阁大街。1953至1954年将此街向北打通至新华大街。“文革”中改名人民路。1981年易名新华南路。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又再称佟麟阁街。但现两名混用,地图上多标为新华南路。
    西仓内建有仓廒二百座,可储漕粮一百余万石。八国联军入侵后,1901年漕运停止,仓房改作驻通州部队营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驻扎在西仓内。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通州后,日守备部队侵驻西仓。新中国成立后,在西仓内成立解放军炮兵学校,现为北方红旗机电有限公司。
    通州城内还设有多处管理漕运的衙署。清康熙年间在通州设仓场总署,总理漕运、监护仓储、督修河道、管理各漕运有关衙署官员等事务,权力很大。仓场总督衙署设在西仓南门外东南,离四仓都很近。每年漕运期间,户部派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官员各一名,督察院派遣巡仓御史满、汉员各一名,四位官员共同议理漕运、仓场诸事。在署内建有议事厅一座,远近闻名,因而此地俗称为四员厅。现在,这里已盖起新的居民楼,但居委会仍称四员厅居委会。
    除仓场总督署外,为加强漕粮管理,防止仓史、军粮经纪作弊,清初还设有坐粮厅署,署址在西仓西门外以南,隶属户部,职掌漕河治理、漕粮验收、征收运税等,设满、汉厅丞官员各一名。坐粮厅署下还专设管理西仓的大运西仓监督署。在这两署西边设有协镇府,镇守通州副将居此,可见清朝对漕运的管理是何等重视。
    三署同设于此,在附近建了一处大花园共同享用,俗称官园。清亡后,这一带成为民居,叫官园胡同至今。原衙署旧址现为官园小学和通县师范学校。
    中山大街中段路北,明天启年间建有大太监魏忠贤生祠。后改为都闸府,专管通惠河上五座石闸启闭、修缮之事。
    在燃灯塔正南面不远处,有一条东西向的司空分署街,因街中段北侧,明代曾设司空分署衙门而得名。它是工部派出机构,专管通州有关漕运堤岸、闸坝及城池修缮等重大工程。因西周时管理工程的部门称司空,故此衙门称司空分署。现该地为司空小学,尚遗有明代奸相严嵩所书“司空分署”石额一方。 
    (文并摄影  陈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