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邮驿的发展,对于行政管理、国防建设、经济运行和文化传播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民族文化能够形成、凝聚和进步,都与交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邮驿事业的贡献最为突出。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虎地秦简《田律》有这样的记述:谷物抽穗以及下了及时雨之后,应当立即报告抽穗的数量、已开垦却没有种植的田顷和雨量。禾稼生长后降雨,也要立即报告雨量多少以及受益田地的顷数。如遇旱灾、风灾、涝灾和虫灾,禾稼有所损伤,也要报告受灾顷数。上述重要的作业资料,于距离近的县是由「轻足」(即行走速度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则由驿站传送,在每年的八月底前送达。这样的法律条文,规定了重要经济资讯的上报制度,而传递的方式,是通过邮驿系统。 邮驿设施对历代工商贸贩提供的便利,亦阐明了邮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晋书·苻坚载记上》说王猛治国,「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所谓「工商贸贩于道」,说明没有完善的道路建设和网络,社会经济的活力也不容易激发。 唐德宗贞元年间,出现了一种私人创设的货币兑换方式──「飞钱」。这种便利商业交换和经济发展的早期汇兑形式,也是通过邮驿系统发挥作用的。《新唐书·食货志》写道:「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以轻装趋四方,合券而取之,号『飞钱』。」「飞钱」又称作「便换」。 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历代邮驿的建置主要是由城市向四方伸延的交通通信线路,其对中央对周边地区的领导和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散物资、汇纳资讯和聚合人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邮驿可以说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秦汉时期与「县」同级的行政区划,在少数民族地区称作 「道」。这是因为中央政府在这一地区,真正实行控制的主要是道路,著名中国历史地理学者严耕望(1916–1996年)形容「主要行政措施惟道路之维持与控制,以利政令之推行,物资之集散,祈渐达成民族文化之融合耳。」这是政府以交通机构为地名的实例。这些「道」,后来都不仅作为地方行政中心,也发展成地方经济文化中心。 邮驿设置本身亦往往随着历史的演进,成为城镇形成的基础。地名所见「驿」、「亭」、「铺」、「站」等,往往都是古代邮驿的遗存。现代地名常见称为「驿」、「亭」、「铺」、「站」者,许多早已成为重要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所见现今城镇地名,称某某驿者超过30处,称某某铺、某某站者,更不胜枚举。而甘肃华亭县、河北乐亭县、湖南黄亭市等,很可能是从驿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代邮驿的建置主要是由城市向四方伸延的交通通信线路,其对中央对周边地区的领导和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散物资、汇纳资讯和聚合人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邮驿可以说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秦汉时期与「县」同级的行政区划,在少数民族地区称作 「道」。这是因为中央政府在这一地区,真正实行控制的主要是道路,著名中国历史地理学者严耕望(1916–1996年)形容「主要行政措施惟道路之维持与控制,以利政令之推行,物资之集散,祈渐达成民族文化之融合耳。」这是政府以交通机构为地名的实例。这些「道」,后来都不仅作为地方行政中心,也发展成地方经济文化中心。 邮驿设置本身亦往往随着历史的演进,成为城镇形成的基础。地名所见「驿」、「亭」、「铺」、「站」等,往往都是古代邮驿的遗存。现代地名常见称为「驿」、「亭」、「铺」、「站」者,许多早已成为重要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所见现今城镇地名,称某某驿者超过30处,称某某铺、某某站者,更不胜枚举。而甘肃华亭县、河北乐亭县、湖南黄亭市等,很可能是从驿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邮驿系统将全国各地联系起来,促使各地的文化能够互补。文化人利用邮驿系统来往各地,不仅促进了文化的融汇,也通过对天下的认识,充实了自身。他们借助邮驿条件完成的交通活动,促使社会文化不断地发展。 汉代使节西行,沟通西亚、中亚地区和中原的联系,就是利用了 驿传的交通条件。外来使者也同样受惠于驿传系统,获得通行安全和通行便利的保证。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有驿传招待往来使节的记录。如此东西文化的交流,因边远地方邮驿系统的完善而得以积极发展。 至元代,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丘处机和马可孛罗等人,都体会到邮驿系统对其文化活动的助益。从《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内容看,使臣前往迎接时,当局曾「给以驿骑」。在大漠雪山行进,有「邮人」介绍沿途地理人文状况。由和林向西南,曾「从以驿车、蒙古驿骑二十余,傍大山西行」。在金山东北,「因水草便,以待铺牛、驿骑」。而计路以「程」,停宿于「馆」,也说明行旅利用了邮驿系统。丘处机曾作诗云:「东辞海上来,西望日边去。鸡犬不闻声,马牛更递铺。千山及万水,不知是何处。」所谓「马牛更递铺」,当然是说当时邮驿系统「陆站」中「马站」、「牛站」的应用。又有诗云:「万里乘官马,三年别故人。」又如:「驿马程程送,云山处处罗。」也都说到此行利用了邮驿系统提供的交通条件。 元代诗人萨都拉《过五溪》诗曾经写道:「爱山不厌马行迟」, 「行尽江南都是诗。」又如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卷7说,有人问:「相国近有新诗否?」回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除了驴背吟咏之外,古代诗人在驿路途中,亦有「客舟唱诵」的特殊形式。 至于驿馆题壁,亦是古代文人在行旅生活中发抒心志、交流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白居易、元稹等在蓝桥驿、骆口驿题诗中所见诗兴和友情的交流,早已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陆游诗「道左忽逢曾宿驿,壁间闲看旧留题」,张耒诗「旧游零落今何在,尘壁苍茫字半存」,杨万里诗「晓起寻檐看题壁,雨声一片隔林来」 等,也体现出拂尘读壁,可能已经是文人学士于驿路行旅生涯中的一种习惯。 尽管题壁作品往往良莠混杂,有所谓「俗子书满壁」(陈与义 《登天清寺塔》诗)、「壁为题诗暗」(《贵耳集》)的情形 ,驿壁仍可视之为不同时代文化风貌的荧幕,而驿道驿站也犹如文化史剧的特殊舞台,由此可让我们看到历代文人的精彩 「表 演」,窥知文化的发展。 对社会民生的贡献 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后汉书·张衡传》记载,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张衡制作的地震测试仪器「候风地动仪」发出地震报告,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地动,京城的人都以为设计制作失败,然而,数日后驿骑传报,陇西郡果然发生地震,于是人们无不叹其神妙。可见当时以驿骑传递灾情,已经成为通行的定制。 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的时代,自然灾害往往对民生造成严重的破坏。邮驿系统除了成为掌握灾变资讯的工具以外,邮驿也发挥了救灾赈灾的作用。杜牧《权审除户部员外郎制》中可见:「湖岭旱暵,百姓耗,老弱死道上,强壮入贼中。」「使驰驿视吾饥人。」反映了灾年派遣官员「驰驿」慰抚饥民的记录。 因邮驿的设置带来人流的汇聚,遂亦带动当地的商品和服务业的发展。如《太平广记》卷243引《朝野佥载》说,「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谋取胡人钱货为业,以致「资财百万,家有绫机五百张」。 何明远能够管理官驿,又经营商业,用以纺织的绫机亦有五百多张。其中尤值得注意的是「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资财百万」的说法,反映「驿边」构成了有利于商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的特殊环境。 元代民间修撰的志书《析津志》中说道:「宣朝廷之政,速边檄之警报,俾天下流通而无滞,唯驿为重。」可见邮驿的作用,除服务军政以外,还有益于社会的「流通」,经济民生亦因而得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