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的三條絲綢之路(西北的路上絲路,南方的海上絲路和西南方的路上絲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絲路發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時便已開通。這條絲路在漢代時稱為“蜀道” ,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稱,既是指從四川出發,經過雲南,緬甸直至印度的商路。 儘管古道難行,古代的商旅卻在千難萬險中打通了這一條民間的貿易商道,利用馬匹,駱駝以至人力,運載著絲綢,布匹,瓷器,鐵器,漆器,茶葉等到印,緬各地,又攜回寶石,珍珠,海貝,琉璃等輾轉販賣。印度佛教境思路沿線傳播,撣(緬甸)人的樂隊和雜技在東漢時傳入洛陽宮廷,也是通過西南絲路上的永昌道與南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結果。 西南絲路從四川起步,分別走東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靈關道,最後匯合於大理,從大理往西,經過漾濞縣城,就進入博南山區。博南是公元1世紀開始沿用的縣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縣。這條山道是漢武帝於公元前105年前後下令開鑿的(當時稱為博南山道)。古道向西跨過瀾滄江,便進入保山地區。保山是古時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這一代絲路通過的主要地區,所以“永昌道”便被作為這段古道的名稱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