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祠水关处有一镇水石螭,趴在水岸旁浅浅的水面上,造型似鱼又似鳄,其实是传说中的龙子。 石螭又称“镇水神兽”,民间传说为龙子的化身,它与德胜桥镶嵌的镇水神牛以及崇文区镇海寺的“镇海铁龟”号称老北京的“镇水三宝”。《日下旧闻考》记有“旧在德胜门西里许,水自西山经高粱桥来,穴城趾而入,有关为之限焉。下置石螭,迎水倒喷,旁分左右,既噏复吐,声淙淙然自螭口中出”。 如今的镇水神兽已不是早年的原物,真物去向说法不一: 一说法是,上世纪60年代“文革”时,积水潭的鸡狮石雕,被人从山上滚到山下,用铁锤砸碎,后又将积水潭进水口对面镇水神兽用铁锤砸碎,将碎石抛于河道中。另一说是,上世纪70年代因地铁工程,积水潭站设于土山下,将土山铲掉建站时,被人移走了,但去向不明。 徜徉在郭守敬纪念馆的水边,望着静伏于岸边的石螭,虽然在探究其去向的过程里好奇心得到无比满足,追根溯源的乐趣也不言而喻,但是这么有特点的文物失踪,也确实让人心痛,何况这样的情况在文玩界时有耳闻,不得不引人深思。 ■高表和窥几:观测日影、月亮、行星和恒星的仪器 我以前参观过位于建国门的北京古观象台,在专家带领下见过一些设计巧妙,造型精美的天文仪器。但是在郭守敬纪念馆里,第一次见到需要配合使用的古代天文仪器,也见识了郭守敬独特的设计天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传统立表测影技术的改进,是郭守敬的诸多成就之一。用圭表测影,表高八尺。夏至日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镇)正午日影长一尺五寸是西周以来的古制,至元代历时已两千多年,几乎无人敢轻易作变更。为了提高测量日影的精确度,郭守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古人测影的告城镇建立了一座测影台,立高表40尺,是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所测日影长度的相对误差便可以减少到1/5。为了取影方便,又在表的顶部架了一根横粱。按常理加长表高就能使日影变化更显著。 郭守敬为了使高表除观测日影外,再对月亮、行星和恒星进行测量,在大型圭表上又设计了“窥几”,这种附属仪器,好像是面上开有长缝的长方桌,长六尺,宽二尺放在窥面上,长缝长四尺,宽二寸。使用时,把窥几的前后端放在石圭的整尺寸线上,则与窥几本身所刻尺寸相对应,只不过抬高了四尺高度,相当于一座三丈六尺高表的测影值。窥几面刻度不注明具体数字,读数以相对应的石圭尺寸为准,在圭面上移动“窥几”,人在下面观测,即可达到目的。 据馆员介绍,虽然展厅展示时,高表和窥几是分开展示,但在使用时上下叠放。这两件仪器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使用方法上都很有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