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农业 >

中国盐业发展史(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家地理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盐业历史悠久。考盐之名最早见诸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最先发现的是海盐,五帝时代发现池盐,战国末期发现井盐……在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的制盐业在当时的世界上令人刮目相看,一项项先进的生产技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华夏文化的史册上。
    上古时代:煮海为盐的传说
    中国历史上对盐最早的发现,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据考证,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部落,夙沙部落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
    汉代:盐铁论引发的变革
    汉昭帝在始元六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贤良文学为一方,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以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辩论。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而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他们的重本抑末说,实际上是要抑官营工商业,而为私人工商业争夺利权。
    汉武帝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
    隋唐:海盐和池盐技术的进步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盐业史发展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食盐的生产在前代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井盐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专卖制度也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为主的变革性过渡,出现了若干新的政策和专卖运行方式。井盐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主要包括凿井、汲卤、煎制等工序。
    宋代:海盐晒制的起源
    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明代:池盐与盐井的长足发展
    到了明代海盐生产在整个盐业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且晒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盐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盐产量不断提高。池盐是西北地区“盐湖”所产之盐,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而井盐则分布在四川及云南境内。在井盐业中,井盐钻井工艺出现了明显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凿井的程序化、固井技术的提高和治井技术的初步发展这三个方面。这对井盐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代:盐业成财政收入四大支柱之一
    清代盐业的较大发展是在康熙之后。清代的食盐生产是一种严格的计划性生产,在各产盐区及各盐场都有“额定产额”。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清代的盐业开始呈现繁荣的景象。有人推算清代食盐产量最高可能突破20亿公斤。盐业成为了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
    特别是立式蒸汽汲卤车成功研制之后,使中国的制盐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引发了行业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巨大变革。在盐业小生产者中间开始分化出一部分用雇工经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是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盐业始终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仍然是大量的小生产和少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并存。这样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制盐业才迎来广阔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