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众赴渔阳戍边,中途遇雨误期,揭竿起义。渔阳郡,在秦汉时代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统县十二”,所辖地区包括今天的密云、平谷、怀柔,天津的蓟县等地,北到长城,南至渤海滨。然而,渔阳郡所,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呢?对此,唐朝人和宋朝人说法不一。 唐朝人说渔阳郡所在今天的北京密云。《史记》注释引用的是唐朝人编著的《括地志》:“渔阳故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渔水之阳也。”因为这条注释出现较早,又为《史记》所引用,所以影响较大,很多资料,包括《辞海》都沿用这个说法。近年新出版的《密云县志》也这样说:渔阳“郡址在密云县……之南城子”;“秦始皇二十二年,置渔阳郡、渔阳县,县址与郡址同设于南城子”。 宋朝人说渔阳郡所在今天的天津蓟县。北宋人编著的《太平寰宇记》中说:“秦于此(指蓟县)置渔阳郡,两汉因之。” 了解中国古代地理的人知道:郡县之名,随代分割。同样一个地名,不同的朝代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比如说京郊怀柔,是明朝初年“析昌平、密云地所立”,唐朝的怀柔,大约在今天的顺义。但是同在秦代,中国北方不可能出现两处渔阳郡所。密云和蓟县,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呢? 唐朝人为“渔阳”的位置找到了一个地标:渔水之阳。也就是说,渔阳,在渔河的北岸。渔河在哪里呢?有一条孤证,说白河又名渔水。考之白河,因发源地在河北省沽源,故又名沽水。所以,渔水即白河之说缺乏依据。因为《水经注》中说的明白:“渔水出渔阳县东南,平地泉涌,西迳故县城南,今城在斯水之阳。渔阳之名当属此。”从河的名字及其发源地来看,渔水不是白河。再者,《密云县志》所说的南城子,从地图上看,位于潮白河之西。古人谓“在河之阳”,是指位于河的北岸。即使潮白河历史上曾经有过大的改道,但潮白河如果没有叫过“渔河”的话,南城子只可能是别的古代遗址,而不是渔阳郡所。 那么渔水在什么地方呢?在今天的蓟县。蓟县不但有渔水,而且有渔山。《日下旧闻考》中引述《图经》的话说:“渔山在(蓟)城西北三里,高百余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南,故曰渔阳;水绕山下,故曰渔水。”同书又引《四正山居志》:“渔山多泉,冬夏喷涌成湖。”这就说得通了,渔阳者,因在渔山之阳(南)或者渔水之阳(北)而得名。就像贵阳,在贵山之阳一样。 密云、平谷,秦汉同属渔阳郡,平谷曾经一度并入渔阳县,但是渔阳县城和渔阳郡所,确实不在今天的密云境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