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沥滘村古祠堂面临"保护性迁建" 村民:宁愿它蹋掉(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南方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古宗祠与现代民居比邻共存,已成广州城中村一景,虽然看上去不那么“阳春白雪”,却更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专家呼吁城中村改造与文物保护实现“双赢”
    ◎有人担心未挂上“文物”标识的建筑,会面临着如同梁林故居一样的命运
    ◎该村改造模型展出,村中古祠堂将面临“原址保护”和“保护性迁建”的不同命运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是沥滘村800年历史的见证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这句俗语道出了沥滘村这座有800年历史的古村在广州的地位。按照广州博物馆一位从事了30多年文保工作的老专家崔志民的说法,这已经是广州仅存的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比较完整历史遗存的城中村了。
    在梁思成林徽因、重庆蒋介石行营分别遭遇“保护性拆除”后,广州海珠区公示的沥滘村城中村改造方案中,一些宗祠再度面临“保护性迁建”的命运。那些尚未挂上“文物”标识的建筑,是否也会面临着如同梁林故居一样的命运?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城中村改造已经势在必行,但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与遗存我们也不忍丢弃,这“拆”与“建”的两难问题已然成为摆在广州,甚至每座高速发展城市面前的难题。是否真的必须要有一个取舍?还是在这两个看似悖论的选项之间能实现共赢?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文物保护专家。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这句俗语道出了沥滘村这座有800年历史的古村对于广州的地位。而如果放在当下声势浩大的“城中村改造”大背景下,这座古村显得有些“遗世独立”,按照广州博物馆一位从事了30多年文保工作的老专家崔志民的说法,这已经是广州仅存的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比较完整历史遗存的城中村了。“你还能数出哪个吗?”他有些悲哀地反问记者。
    然而,这座“最后的城中村”最终也逃不过改造的命运。按照目前公示的规划,村中的13座祠堂中除了卫氏大宗祠、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和心和卫公祠因属于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得到原址保护外,其他宗祠可能面临“保护性迁建”,即原砖原瓦拆除并异地重建。
    对于“保护性迁建”这个说法,崔志民说,除了国家重大工程,如三峡大坝因为水淹不得不拆除文物在异地重建外,所谓保护性拆迁、拆建、迁建的说法都不成立,“都是骗人的,即使用原来的材料,也不可能还原当时的建筑技术、形式和手法,而且文物的价值和周围的环境空间密切相关,是千百年以后人们考古的依据,如果仅仅是在建筑意义上重建,那只能是仿制品。”崔志民激动地说,当时猎德村改造时,开发商也跟村民说会重建宗祠,“最后我们去看,半块原来的东西都没有,完全没有了文物价值,我们不能重复那样的悲剧了!”
    对于沥滘村来说,“悲剧”已经在上演。2009年初,一座明末清初的沥滘祠堂被开发商夷为平地。“当时这个祠堂已经登记成为文物,只是还没有挂牌,我专门告诉开发商‘这是文物,不能拆’,文物部门也出具了文件,但就在第二天凌晨4时,这些人就偷偷地把祠堂拆了。”崔志民说,现在从登记到挂牌“走程序”的时间过长给了许多强拆一个借口。“当时开发商的理由就是不知道是文物,最后赔300万给沥滘村了事。你又有什么办法?”
    “他们钻了法律的空子,没挂牌的文物就算拆了也可以推说不知道,《文物法》也奈何不了。”崔志民说,目前对于这种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并没有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大多都是赔钱。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教授汤国华也认为,处罚过轻是目前私自强拆猖獗的原因之一,“不要谈刑事处罚了,就连行政拘留都没有。如果有这一项,开发商也就不敢随意去碰了。”在汤国华看来,国内的文化保护法规在处罚程度上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