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握桥 古八景魂牵梦绕的历史印记 黎明时分,被悠长庄严的钟声唤醒,老兰州人可以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去五泉山观瀑布倾泻、山涧水珠四溅的美景;也可登顶黄河岸边的拂云楼,享受如履黄河水面乘天风的飘逸感;逢月夜,邀三五好友去莲荡池(今小西湖一带)泛舟,鱼虾游荡、莲花吐香,自是美不胜收;暮春时节,当马衔山、阿甘镇一带深山沟及阿干河上游冰雪消融后,可在雷坛河岸上,观赏浪涛轰鸣、水雾氤氲,握桥恰似一弯彩虹横卧在有如云奔烟飘的波涛之上;同样是暮春时节,上沟下沟一带梨花竞艳、金蕊微颤,引得兰州人倾城出动…… 五泉飞瀑、兰山烟雨、白塔层峦、梨苑花光、河楼远眺、古刹晨钟、虹桥春涨、莲池夜月——曾经的“兰州八景”,至今仍是许多老兰州人魂牵梦绕、无法抹去的记忆,后来的年轻人只能凭文字影像去追溯当年的胜景。 长期致力于民俗研究的兰州史志专家邓明介绍,八景在古代是夸饰当地的形象标志。兰州古八景,是由更早一些的十二景演变而来。根据《兰州市志·园林绿化志》的记载,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首次提出了“兰州十二景”的概念,荆州俊《临洮府志》和王道成《兰州志》,都将十二景列入其中。到清初,演变为兰州十景时,久负盛名的“兰州八景”已经全部在列。 邓明介绍说,之后比较流行的“兰州八景”,是从晚清到上世纪50年代左右形成的。 形成说肃王家族景观带动效应 “兰州八景中既有包括了春夏秋冬的季节性景色,又有不同时段,清晨、黄昏及夜晚的景色,可以说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兰州美景。”邓明说。 近日,兰州宴家坪明代皇室墓葬的挖掘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物专家判定墓主人是明代肃王家族成员,这也让在兰州驻足了约250年之久的这个皇室家族重回人们的视线中。邓明认为,明肃王家族对兰州古八景的形成及推动有着重要影响。 “有一种说法,明初,明肃王建望江楼于九州台上,寄寓远望其生活过的长江之滨南京的情愫,奠定‘河楼远眺”之基;也有说该景观的河楼是肃王府后花园北城墙上的拂云楼(位于如今的兰州市委招待所)的,也叫望河楼。”邓明介绍。在《兰州市志·园林绿化志》的记载中还有一个关于贞德烈女的感人事迹,“拂云楼旁有诗碑两通,各有一块碗大的血迹,每逢天阴下雨时尤为明显,人称碧血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贺锦攻入兰州,执肃王朱识-,其妃颜氏、顾氏登北城欲投黄河,未及,以头撞碑而死,血染石碑。”如今,其中的一通碑便保留在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内。 据资料记载,除“河楼远眺”外,“莲池夜月”也与肃王有着重要联系。“在今兰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兰州文科学校一带,元代为莲荡池。明肃王蓄神水为池塘,方圆五里多。栽莲藕,鹭浴鸥浮……”除此两景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外,明肃王家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余六景产生了带动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