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楼,久经沧桑。 核心提示 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虽已满目疮痍,但这座木梁、砖瓦结构的老宅至今依旧稳固,显示出它那不平凡的身世。可没有人知道是谁把它建成,也没人能说清主人为何弃之而去。它,就是南乾元街75号院——一座孤单的百年老宅。 目前,南乾元街正在拆迁,按照市政府的规划,这里将建设一处大型商务区。这座被列入郑州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老宅,将何去何从,尚难以知晓。 ■探访 破败不堪,老宅尽显沧桑 菜市街与南乾元街交叉口南侧的路边,竖着一排围挡。围挡后,是一片拆迁后留下的废墟。废墟中,孤单地矗立着一栋保存完好的两层老房子,昏黄的灯光下,老宅显得破败萧条。走过一条小道,就是小院的大门,院内十分狭窄,堆着布满灰尘的东西,手推车、大锅……一楼几个房间的门都是残破的,有狗从破旧的门洞里钻进钻出。在寸土寸金的火车站附近,如此破旧的老房子让人恍若隔世。 沿着水泥楼梯走上二楼,一对老夫妻正悠闲地坐在走廊上看着报纸。67岁的李秀云大娘说,她已在这里住了半个多世纪。她回忆说,1958年,她和姐姐、妹妹、母亲搬到了这里。“开始是租房子,每个月给房管部门交几块钱的房租,2003年房管部门以每平方米不到一千元的价格将房子卖给我们。两层楼上下共6间,我们家买了两间。”李大娘说,剩下的几间空房被房管部门收回,大门紧锁。 ■追忆 百年老宅,原属有钱人家 据市规划局公布的信息,这栋老宅建于民国初期,建成年代约为20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不过,李大娘对房子的原主人知之甚少。她对房子最早的记忆来自于原来那些年长邻居的诉说,只知道这房子在民国初期,属一个高姓的资本家的独门大院。因战乱和辗转经商,高姓资本家携家眷去了上海,房子从此便成了空宅。上世纪50年代,政府将房子收回。 老人记得,80年代房子已显残破,房管局对其做了修缮。修缮前,房子墙体和屋顶用的是青砖、灰瓦,其余的构造全是用的木头。“楼梯、二楼走廊和栏杆、里里外外的地板,全是木头的,像古代的阁楼,不是大户人家肯定盖不起。”李大娘说。 房子虽破旧不堪,但依然可见当年的奢华。房子的大梁是一根直径近50厘米的整根圆木,青砖和支撑走廊的木头柱子历经百年依然坚固,木头做的窗子现在还在使用。老人说,这些屋子里的木门、窗户仍保留着“原汁原味”。 ■调查 史料中难觅老宅太多“记忆” 李大娘说,南乾元街75号院与74号院原本是一个大院子,后来院子里又建起许多房子,相隔变成现在拥挤的格局。上世纪80年代起,南乾元街的住户开始多了起来。“这条街上,烧鸡店、小吃铺等一应俱全,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由于房租便宜,很多外来的生意人来此租住,卖菜的、卖胡辣汤的、做服装生意的……这里就成了七十二行的聚集地。” 在市规划局的材料上,只有简短的几句话:经过勘查、评审,专家们认为南乾元街75号院作为20世纪初期的民居,是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住宅建筑,其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十分突出,符合列入保护名录的条件,因此将其列入首批《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中心城区保护名录》。建造南乾元街75号院的高姓资本家是谁?解放前这个院子又有哪些故事?记者翻阅了大量史料,依然没找到答案。 史料记载,1927年,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入驻郑州后开始兴建平民公园、平民图书馆、平民学校。而当时的南乾元街75号院位于平民公园之内,按照史料记载的方位,南乾元街75号院在园内是平民图书馆的位置。南乾元街75号院到底是不是平民图书馆的旧址,虽然与史料多处吻合,但是似乎没有更多的史料信息作为证据佐证。而且该图书馆只存在了2年,1929年至1930年间,先后被何成浚、唐生智的司令部占用,图书馆也就随之名存实亡。 ■困惑 何去何从,老宅如今命运未卜 目前,南乾元街75号院门口形成了一个菜市场。有人说,这破房子早该拆掉,破败到如此地步,已没有了观赏价值。但也有人认为,这座百年老宅的结构仍然较好,应当予以保留,商业开发也许会让老宅重又焕发出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政府计划建设服装产业基地,已对位于乔家门路东侧的天荣时装城、南乾元街东侧的旧城区等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开发建设成为集服装批发零售、商务办公、展示展览、餐饮休闲等十一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郑州服装企业直接面对全国市场的橱窗和渠道,孵化和培育郑州市自有的知名服装品牌,预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30亿元。这意味着南乾元街的老宅将被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商务区所“吞没”。 “以前通知说让我们拆迁,但市规划局公布32处建筑保护名录之后,又没了动静,现在到底拆不拆谁也不知道,不知道我们的房子会不会像东方红电影院的命运一样。”李大娘两口说,他们对老宅的命运颇为担忧,但不管结果怎样,他们都会平静地接受现实。(记者王玮皓/文 记者陈晓东、实习生王正中/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