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神经 集市和庙会不仅是农民物资交易的场所,它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乡镇立香火会,扮社火演剧,男女游观,招集贩鬻,人甚便之”,它是农村社会、文化娱乐、信仰及社会关系的载体。集市与庙会也是一个区域内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等的集中表现。 它是孤寂、单调农村生活的欢乐,也是乡村社会的中枢神经。特别是大型庙会更具民俗色彩。 作为一种民俗,庙会比单纯的集市更具社会色彩,它把商品交换、社会交往、宗教信仰、神祗崇拜、问医求药、驱魔修德,娱乐看热闹、会亲看友等等活动集于一身,真可谓五光十色,缤纷热闹。 集市庙会对于农村的家庭、个人、经济、文化、社会都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它的存在已构成农家生活的一部分,对农村社区发挥着诸多的社会功能,我们分述如下。 镜头之一。迎神赛会,朝圣还愿。迎神赛会是民间信仰习俗,含春祈秋报之意,以仪仗、鼓乐、杂戏方式周游于街巷以酬神还愿,以表达民间百姓的祈福喜庆之愿。这是庙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晋南有些庙会叫做“迎神赛会”。在庙会之前,人们就开始排练锣鼓、花鼓、赛马、高跷、旱船、狮子、扎梆抬阁、花车、鼓车、戏车等。在稷山、万荣、夏县等地,庙会开始后,各个村庄都饰儿童为百戏,执戈扬盾,导之以幡幄,神之车驾由壮汉轿夫八抬或十六抬始之上庙,以锣鼓、旗卒、执事牌匾为先导,后面肃之以仪仗若干。锣鼓喧天、并有衣冠整齐者一人,手执绣于薄绸之上的神仙画像,下面挂着进香者的榜文。后面跟随高大的彩旗若干,并伴之以纸糊的巨形耕牛、羊、猪等饰物,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吹打锣鼓、跳舞讴歌、挨村迂绕。之后,到庙前鸣炮、焚香、续榜、化缘。观者蜂拥而至,红男绿女,人山人海,妇女登车而望,十分壮观热闹,这一活动是庙会的最高潮。 庙会的本来意义就是宗教信仰方面的。人们参加庙会,善男信女们执乐送经进驾者,其目的或是祝福,或是求子,或求寿、或为还愿,这同信徒们的“朝圣”有某些相近之处。庙会期间,祭祀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许多行会都借此祭祀自己的职业神,如铁匠行要祭老君、铸造业祭祀“炉神圣母”,金银铺还举行“财神会”,唱戏也是为了感谢神灵的保佑,至于专门为敬神而举办的庙会,如关帝庙会,财神庙会、药王庙会,其祭祀目的就更为明显了。庙会期间,庙前香烟缭绕,鞭炮不断,叩头者、贡献者、上香者、扔钱者络绎不绝。 镜头之二。集市和庙会为封闭的村庄进行有限的交往提供了村际交往既无必要,也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倒是集市与庙会可以满足居民少有的社会交往的需要。每逢集市和庙会日,附近村庄的居民,甚至相当远的村庄居民。都要前来赶集赴会。他们不仅仅是处于买卖东西的经济上的需要,而常常是为了进行某些社交活动,或希望到集市庙会中了解更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当然很多人是几者兼顾。 在农村社区中,集市庙会的重要作用是沟通自然村落之间的心理交往与信息传递。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在交通不便,传播信息手段落后的情况下,各处一方,彼此见面殊属不易。因而,只有在集市庙会上,人们才有机会碰上不同村庄的人们解决各种问题。 比如,各村村民之间如果有债务问题,大多数约定会期接头,在此结帐还债、清欠一切。此村姑娘与彼村小伙子的婚姻搭桥,媒人之撮合,双方长辈见面、定亲、往往也都是在集市庙会上碰头解决。而且,农民娶嫁,所需首饰衣服、嫁妆等物件,平时购买困难,借此机会领男携女、亲自到会购买,自由挑选,心满意足,如过去的陵川县“俗于榴月念七日为城隍庙会,商贾辐辏,邑人终岁所需及婚嫁器用咸于此时置备焉。”(光绪:《陵川县志》) 村民们没有也不使用现代的信息传播工具,除了远处的亲友之外,他们几乎不在近距离内写信。喜生贵子、满月日期,定婚与结婚的日子,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有关者,集市庙会便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场所,捎口信,访好友都可以办得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口头传递的方式相当准确、可靠,一般不会误事,丧期则有专门的报丧人,显得格外庄重。 集市的社会交往意义使人们可以在这里消磨掉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农村女儿及姐妹出嫁以后,母女见一面也并不容易,况且农家终生劳作,省亲看女,探亲访友,既无暇时,也无机会。因而,就借集市庙会之期,不约而同,均可会面,各叙衷曲。他们在这里碰上亲朋好友坐下一谈便是好长时间,人们的感情由此而更为亲近,生活由此变得更有一些活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走几十里路来赶集赶庙会的原因,其中不乏步履蹒跚,头发花白的老人。 此外,集市庙会是本地外地、各种消息、信息的中心,通过人们集中于店会、再分散于乡里,本地和外地的各种新闻、消息便在本社区中比较迅速、广泛地传播扩散,形成具有社会影响的舆论。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赶集赴赛会已远远超出经济交往范围而有了社会生活的更深含义。 锐头之三。集市和庙会是中国农民的“狂欢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庙会就是一个大型娱乐场所。过去,在集市或庙会上拥有雄厚实力的店铺或具有初级行会性质的商会,都在大型庙会之前,出资或集资邀请一些剧团进行助兴演出,以招徕顾客。而一些剧团和江湖艺人也都是趁机赶来,献艺演出,挣钱糊口。所以,戏曲杂剧的演出是庙会的重要内容。山西的庙会所演出的有山西梆子、北路梆子、蒲剧、豫剧、秦腔折子戏、上党梆子等等,它们所演的内容故事多为才子佳人、忠臣孝子之类,庄严悲烈,唱腔优美,非常适合百姓的口味,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观剧时,男子坐在前面女子立于后,而大户人的家眷则坐在自备的轿子当中,秩序井然,人多而不乱。 以前,演员全是男性,后来到了民间之后,也有女子登台献艺。这样就使广大妇女为之一振,她们更乐于观看真正的女子演出。而且,女演员的行头装束,一颦一笑,都为女观众们所感兴趣。演员的服饰打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示范,农村妇女的装束也会由此而产生某些变化,娱乐之中,也产生了某些移风易俗之效。 此外,集市庙会时,说书者、魔术师、武术表演、西洋镜、杂技以及医卜、星相之流也都充分地利用此机会,搭棚献艺。三流妓女,开办大小赌场者也穿插其间。这就使所有表演娱乐的各种方式汇聚于集市庙会,热闹非凡。 对于参加庙会的农民来说,每到会期,每个家庭,不论是贫富,也不分贵贱,一般也都会给子女们若干零用钱,可以购买可口的小吃及零用物品,女孩子则把零用钱用于小巧别致的化妆品。 人们可以看到,那些平时起早贪黑,经年劳累而不得闲的农民们会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他们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吃着风味小吃,围着耍魔术的人欢笑,目不转睛地盯着江湖艺人耍杂技,为惊险动作高声呐喊,庙会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使人们激动的情绪和彼此的议论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