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天人合一:在建筑里领悟清风明月(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长沙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座城市,一场公共空间的审美体验
    如果一座房子是一个人对于个人空间的自由想像,那么一座城市,便是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一场审美体验,而城市公共空间的围合,便是靠建筑空间完成的。因此,一个城市形态的美,关键在于建筑空间的造型美,离开建筑空间的造型美,就没有城市的美可言。一部城市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城市建筑美学的发展史。
    从古代的埃及金字塔和纳克神庙、古希腊以柱式为特征的雅典卫城、古罗马以穹顶为特征的万神庙、以券拱为特征的大角斗场;到中世纪的以帆拱为特征的拜占庭建筑、以尖券为特征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期以复兴古罗马建筑为特征的圣彼得主教堂、圣马可广场;再到近现代的以浪漫主义为特征的美国国会大厦、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包斯豪校舍、莱特的流水别墅、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无不反映着每一个时代人们对建筑美的不倦追求。
    美国顶尖的社会学大师戈夫曼说过,住宅是自我的“后台”,而城市的公共空间是自我表演的“前台”。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人群聚集,交换物质信息和情感的场所,城市空间是否有它的吸引力,实际有赖于艺术作为人和建筑这样一个物理空间的中介,把人内心的情感做一个有效的沟通。
    长沙的城市空间布局是以湘江为界的“分江而置”东西格局。城西因为上天赐予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山、水、洲、城”的独特生态空间,加上有着千年湖湘文化底蕴的岳麓书院,让城市的空间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城东则因一场“文夕大火”,几乎烧掉了所有关于历史的记忆,城市的发展史已经断代。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建觉认为,我们对待历史要有耐心,对山水更要顺其心。他说,对历史街区、街巷的格局改造,特别是核心区,要更慎重、更尊重一点,要学会“舍不得”小街小巷,坡子街、太平街、潮宗街都极具历史价值,它在无声地叙说古人的情怀、志向与生活方式,另外,还要像对待父母亲一样善待自然山水,要顺它的心,顺它的意,顺它的形,顺它的色,顺它的彩,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天人合一,清风明月本无价
    在苏州沧浪亭上,有一幅这样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这里所表现的,是园主视己与自然浑同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协调的建筑环境。
    在古代,中国人居的理想环境是,北面有山岭屏障,可以阻挡寒风,门前南面平原,可以耕作招凉,最好有水源顺驻,远景悦目,最好还有农地和方屋终年都可以见到太阳,这种根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它始终与自然相辅相成,从自然出发,然后又回到自然,天人合一。
    明人曾有“祠补旧青山”之句,这个“补”字十分恰当地说出中国建筑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中国建筑类型丰富,功能各异,但不论其性质和功能如何,都能与山水、树木有机结合,谐调一致,互相映衬,互相渗透,互为借取。
    作为“学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魏春雨也秉承了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观念。他认为,“建筑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他亲自设计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馆,便很贴切亲近自然的主张。
    建筑学院馆建筑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具匠心,建筑材料也十分考究,墙体摒弃了华丽的装饰材料,选择了质朴的湘江石子作为材料。魏春雨坚持认为美源于自然,故真实是第一要素。他也一直呼吁,城市建设要尊重自然——自然从来不接受“改天换地”,我们能做的,只是梳理它的外形,使万物更和谐。
    作者:本报记者 詹春华 《新城市》记者萧海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