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中国各地的城隍神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过去,上至京都,下至府县,甚至一些村镇,都建有城隍庙信奉城隍神,那么,城隍神是个什么神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按道教的说法,城隍是守护城池的地方长官。在一些地方的老百姓是中,也常常把城隍看作是阴间的地方长官。在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周礼》记载,在周代的腊祭八神之中就有水(即隍)庸(即城),城隍大概就是由此衍化而来的,不过正式叫起城隍神来,那就很晚了。最早见于记载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候建于芜湖的一座城隍庙。不过那时信奉城隍神的人并不多。城隍神得到广泛的信奉,是在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大江南北有两个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相互对峙着,北方的叫北齐,南方的叫南梁,谁也统一不了谁。有一次,北齐大将慕容俨奉清河王高岳的命令,镇守长江边上的郢城(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慕容俨刚刚进城,南梁大将侯真和任约率领的水陆大军就兵临城下把郢城团团围住了。
    南梁军队攻了好多次,都没有攻进城去。后来梁军见齐军常通过城外的河道运送粮草,于是就在上游的鹰鹉洲上撒了许多水草,水草繁殖极快,长得密密麻麻,不久就把郢城往上游去的航道给堵塞了,北齐大将慕容俨和北齐朝廷的联系也切断了,粮草,援兵都不能再运进来,郢成了一座孤城。这一下,城里的守兵、居民都慌张起来了。慕容俨听说城里有一座城隍庙,当地人对城隍神非常迷信,他为了安定人心,就带着大家向城隍神祷造,乞求保佑全城。说来也巧,当下就刮起了狂风,河水波涛汹涌,一阵阵巨浪把上游的水草都冲跑了。梁军见用水草阻塞河道的办法失败了,就用铁链横锁江面,阻挡过往船只。偏偏在这个季节,长江一带的暴风雨特别多,梁军连着布下的好几条铁链,也都没锁住咆哮的长江。这么一来,  被围在城里的北齐军民就都以为真是城隍神显灵保护他们,士气顿时高涨起来。机灵的慕容俨乖机鼓动,于是全城的士兵个个勇不可挡,以一当十,跟随主将开城出击。南梁军队围了好久,总攻不进郢城,士气早已低落了,更想不到被围的敌军人数虽少,却一个个如狼赛虎,猛扑上来。他们终于败退了。从此以后,“城隍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就高多了,而且城隍庙的修建也就从南方逐步扩展到北方。特别是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时候,由于商业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各地的城隍庙,也就越来越多了。
    城隍神本来不过是各地城池的保护神。可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人们逐渐相信,人死了以后就成为鬼魂。鬼魂生活的阴间和人间一样,也有各级衙门和官吏管着。在唐朝,人们就已经把城隍神看作是阴间的地方长官了。当时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的个管军事的小官儿,名叫王简易。他得了一种怪病,就是肚子里长了个肿块,在里边乱窜,撞击他的五脏六腑。他卧床好几个月,不能动。一天晚上,那肿块忽然向他的心脏撞击,他疼得大叫一声,就昏死过去了。他的鬼魂来到阴间,见到一个使者,自称名叫丁郢,是奉城隍神的命令,来抓王简易的。王简易跟着丁郢,走了十来里路,来到一座城隍庙。在门口遇上一个人,对他说:“您怎么上这来了?您为人不错,现在还不该死呀!”王简易见了城隍神,就说自已不该现在就死。城隍神查阅了生死簿,发现果然抓早了,王简易还该有五年的寿命,就派人送他回到人间了。
    由于城隍除了保护神的身份外,还成了人们心目中管理全体鬼魂的阴间长官,人们对自已创造出来的“神”也就越来越尊敬,越来越崇拜了。所以,人们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一些民族英雄和刚直不阿的名臣,也往往把他们立为本地的城隍神,希望,他们的英灵能象生前那样保护当地的人民,打击邪恶势力。大家一定很熟悉七百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吧!南宋末年,他带领广大军民抗击元军的侵略,后来不幸被俘,敌人千方百计威胁利诱,要他投降。他却英勇不屈,壮烈就义。文天祥死后,当时南宋王朝的京都杭州的人民对这位爱国志士无比崇敬,就立文天祥为“都城隍”,并建庙祭礼。
    杭州还有个“府隍”,生前也是一条硬汉子。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有一位广东人周新在朝迁里当官。当时的皇帝是明成祖,名叫朱棣。他为了加强统治,成立了全国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的权力可在了!它在全国各地布着许多密控,监视官吏,百姓。只要他们打上小报告,说某某人对朝迁不满,锦衣卫便马上派出卫士去抓人,甚至满门抄斩。被害人根本没有机会伸冤。锦衣卫特务的权势既然这样大,人们当然就害怕他们,而他们也就乖机到处敲诈勒索,谁也不敢不满足他们的贪欲。有一回,大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纪纲派自已的心腹到杭州一带搞特务活动,乖机榨取钱财。不料,这个坏蛋在当地作威作福的丑行,都被周新知道了。
    周新当时是监察御史,是专门负责揭发官吏中的不法犯罪行为的,他一向敢作敢为,豪门贵族都怕他几分,称他为“冷面寒铁”。周新到浙江一带巡视后,调查到了大量证据,正要逮捕那锦衣卫的特务,那家伙却溜回北京,找他的后台老板锦衣卫指挥纪纲告状去了,纪纲听说此事,又气又急。他气的是居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急的是周新的倔脾气他也了解,不搞倒周新,他自己的脑袋也难保,“恶人先告状”,纪纲指使手下捏造了许多周新的罪行,抢先向明成祖告了状。
    锦衣卫是明成祖搞特务统治的得力工具,明成祖当然相信纪纲的话。他立即把周新召来问罪,可周新不但不服“罪”,还反过来揭发锦衣卫。明成祖不分青红皂白,竟下令处死周新。周新临刑前还高呼:“活着当直臣,死了还要当直鬼,惩治贪官污吏!”后来浙江一带的人民就把周新奉为杭州的府城隍。
    上海的城隍庙也很名,一般到上海的人,都要去逛逛。可很少有人知道上海人民供奉的那个城隍神,原来是河北省大名府人。据说他名叫秦裕伯,五百年前为了躲避战乱,曾经住在上海,对上海人民很有感情。后来他到陕西省当官,并死在陕西。据说到了清朝的顺治年间(公元1653年)日本海盗进攻上海县城,负责守城的王总兵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竟诬赖上海人民勾结海盗,里应外合。城里的大官周巡抚听信王总兵的诬告,下令在第二天拂,以鸡叫头遍为信号,屠杀全城百姓。不料当天晚上,周巡抚梦见秦裕伯再三警告他,不许这样干。周巡抚尺醒过来,吓出一身冷汗,赶忙下令,取消了屠杀计划。这件事传开之后,上海人民为了感谢秦裕伯的恩情,就把他立为上海的城隍神。
    明朝的皇帝知道地城隍神在民间很有影响,就规定天下所有的府、州、县都要建造城隍庙,规格和本地的官府一样。结果正相反,官府越是提倡,人们越是反感。在人民的心目中,城隍神逐渐从地方保护神变成了封建官僚的化身,并出现了一些讽刺、蔑视城神的民间故事。《聊斋志异》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保定府有个土财主,觉得光有钱不够味,很想过过官瘾。他凑足了钱,正想到北京买个县官的乌纱帽,却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了。这时候来了一位客人,自称叫公孙夏,是十一皇子的门客,可以帮他找门路买个便宜官。这土财主高兴极了,就问:“我这点钱能买个县官吗?”公孙夏说:“当县官有什么意思?现在真定太守的位子正空着,当太守不比当县官强?”土财主说:“那怎么行?先不说钱够不够,我是本地人,怎么能当这个官呢?”
    原来按当时的规矩,县官以上的官职都要由外地人来当的,那公孙夏笑了笑说:“实话对你说吧!我是鬼族,不是活人。如今你的寿命已经到头了,人间的官,你反正当不成了。你要想过官瘾,我能在阴间帮你买到真定府城隍的空缺。阴间不但没有本地人不当本地府官的规定,而且花钱也不多。”土财主一听也挺有道理,就叫人买来好多纸钱烧化了。三天以后他就死了,其时公孙夏果然前来迎接。土财主去拜见阎罗王,阎罗王勉励他一翻,就任命他当了真定城隍。土财主一下子当了大官,得意劲儿就甭提了。他雇了好多轿夫、吹鼓手和什役,带着最心爱的小老婆,吹吹打打上任去了,好不热闹。
    这家伙的运气真不好,偏偏碰上关帝来巡视。关帝一见这个官儿如此神气,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回答说是真定城隍。关帝大怒,说:“一个小小的府城隍,上任路上就这么摆阔,将来还不定怎么胡作非为呢!把你的籍贯、姓名写出来给我!”这土财主哪会写字呀!乱涂乱画了一番,竟是字不成形,文不成句。关帝当场下令剥去他的官服,打烂他的屁股,把他赶回家去了。
    在甘肃省陇西一带,也流传过一个嘲笑城隍的故事。据说,有个姓谢的少年书生,跟着他的老师住在城隍庙里读书。一天晚上,老师出门去了,谢生就自己在院子里赏月吟诗。忽然有个人鬼头鬼脑地走进庙来。谢生躲在神像后面观察,只听那人祷告说:“城隍老爷啊!您若保佑人今晚偷东西成功,我明天一定向您进贡猪头三牲。”谢生听了暗暗好笑,一个小偷怎么敢求神灵保佑呢?今晚上这小子不倒霉才怪呢!没想到那小偷竟真的偷成了,第二天果然到庙里来还愿。谢生很气愤,就写了篇文章责骂城隍神。那城隍神得知此事,恼羞成怒,就托梦给谢生的老师,说要惩治谢生。老师被吓坏了,把谢生骂了一顿,还把那篇稿子搜出来烧了。没想到当天夜里,城隍神又给谢生的老师托了一梦说:“你烧那篇稿子时,惊动了过路的神仙,报告了东岳大帝。结果把我给革职查办了。”说完就哭哭啼啼地走了。老师醒来后把这梦告诉人们,后来当地人就把原来的神像撤了,照着谢生的相貌,重新雕了个神像供在庙里。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利用这些鬼神迷信来麻痹、欺骗人民,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老百姓呢,或是通过对城隍神的颂扬,来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对城隍神讽刺、嘲骂,借此来抨击当时社会中的贪官污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对城隍神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传说。这也更加说明,城隍神完全是按照人们各自的意愿塑造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