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金代人生仪礼 (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民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生仪礼,又称通过仪式,是围绕人生在世通常都必须经历,的几个关 节而形成的习俗,一般把人生分四个阶段,即出生、成年、结婚、死亡,相 应的就有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姻仪礼、丧葬仪礼。结合金代女真人的实 际情况,我们下面按生育和寿诞、命名、婚姻、丧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金代 女真人的人生仪礼。
    女真人的诞生仪礼,在金以前的情形不得而知。建国后浸染华风,其仪 礼程序趋于完备。我们从金章宗在皇子忒邻出生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来 看金代女真人诞生仪礼的基本内容。《金史·章宗元妃李氏传》卷六十四载: “钦怀后及妃姬尝有子,或二三岁或数月辄夭。承安五年(1200 年),帝以 继嗣未立,祷祀太庙、山陵。少府监张汝猷因转对,奏:‘皇嗣未立,乞圣 主亲行祀事之后,遣近臣诣诸岳观庙祈祷’。诏司空襄往亳州祷太清宫,既 而止之,遣刑部员外郎完颜匡往焉。”“泰和二年(1202 年)八月丁酉,元 妃生皇子忒邻,群臣上表称贺。宴五品以上于神龙殿,六品以下宴于东庑下。 诏平章政事徒单镒报谢太庙,右丞完颜匡报谢山陵,使使亳州报谢太清宫。 即弥月,诏赐名,封为葛王。葛王,世宗初封,大定后不以封臣下,由是三 等国号无葛。尚书省奏,请于瀛王下附葛国号,上从之。十二癸酉,忒邻生 满三月,敕放僧道度牒三千道,设醮于玄真观,为忒邻祈福。丁丑,御庆和 殿,浴皇子,诏百官用元旦礼仪进酒称贺,五品以上进礼物”。《金史·卢 玑传》卷七十五载,“(泰和)二年,元妃李氏生皇子(忒邻),满三月, 章宗以玑老而康强,命以所策杖为洗儿礼物”。上述史料所包含的诞生仪礼 有:①求子仪。章宗因为久无皇嗣,向祖宗求子(祈祷于太庙)、向山神求 子(祈祷于山陵)、向佛道诸神求子。②诞生仪。皇子出世,群臣上表称贺, 皇上作为主人则大宴宾客。③命名仪。儿子满月时,父皇赐名。④洗儿仪。 儿子满百日时举行大庆,并给他送吉祥物。⑤报谢仪,感谢祖宗、诸神降福 赐子。宋代的汉人大致也是这些礼仪,只不过举行各种礼仪的日期不尽相同, 例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载,“至满月??大展洗儿会,亲宾 盛集”。宋人在满月举行洗儿仪,而章宗为儿子举行洗儿仪是在百日。女真人本来没有寿庆活动,但是,金建国后上层人物开始重视寿诞礼。据《松漠纪闻》正卷之所言,女真人过去不知道用日月时辰来计时,也不纪 年。若问某人多少年龄,他只会回答“我看见草青了几次了”。自从兴兵向 南挺进以来,“浸染华风”,酋长们开始讲生日寿诞了。可是,他们庆生日 并不是在自己出生的日子(他们本来就不记出生的日子),而是自己选择一 个“佳辰”让大家庆贺一番。粘罕为自己选择的佳辰是正旦,悟室选的是元 夕,乌拽马选的是上巳,其他如重午、七夕、重九、中秋、中元、下元、四 月八日佛诞日都有人选。女真人大概记得儿女出生时是草青还是草黄,后代 为自己选择生辰时可能会以此为参考。
    金代女真人多有举办生日会的,有的生日盛会一直闹到深夜。《金史》 卷六十六《阿里剌传》记载,章宗时的吏部郎中阿里剌因为给御史大夫唐括 贡庆寿,违犯夜禁,被夺官一阶。
    金代最隆重的寿诞礼是为皇帝庆贺生日,是为圣节。清顾炎武《日知录·圣 节》卷十四考证,圣节源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 729 年),唐玄宗从 群臣请,定其生辰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全国宴乐休假三日。此为后来的帝王所效法,称为圣节。金代除海陵王外,各位皇帝的诞辰都有一个节庆名称。 太宗诞辰为天清节,熙宗诞辰为万寿节,世宗诞辰为万春节,章宗诞辰为天 寿节,卫绍王诞辰为万秋节,宣宗诞辰为长春节,哀宗诞辰为万年节。圣节 礼仪十分隆重,其礼如同元旦仪,群臣拜贺,宋、夏、高丽等通常也派使节 来贺寿,举国上下大庆。章宗的天寿节还在各地对老弱病残和贫民大行施舍, “在都七百贯,诸京二十五贯,诸府二十贯文,诸节镇一十五贯文,诸防剌 州军一十贯文,诸外县五贯文”(《金史·百官志》卷五十八)。
    金人特别看重生日的吉祥。金初上层人物选择汉文化的吉日节庆为生 辰,金朝历代皇帝的圣节讲究避讳,避讳就改期庆祝。①避忌辰。金熙宗的 生日是七月七日,因为这一天是他父亲的忌日,于是把圣节改在次日,后来 为了方便外国使节贺元旦时也贺圣节,以免一年跑两趟,采用辽朝的作法, 又改正月十七日为万寿节。②避日食。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 年)的万春节 发生日食,把庆贺改在次日。③避杀戮。皇帝在圣节,常常大赦天下。
    汉文化的命名习俗一般用来标志人生的不同阶段,一般人一生两次命名。初生所命之名为小名、幼名或乳名。成年之后再次命名,此名为大名或字。一个人被命大名,可以视为成丁礼的标志。女真人一生也是多次命名, 出生不久命小名,成年之后命大名。按金代制度,男子十七岁为丁,女真人的大名多是在成丁之后起的,但是,起大名的年份并不固定。金代的女真人往往有双重名称,一用女真语,一用汉语,如金太祖阿骨打,汉名晟;太宗吴乞买,汉名晟。但在建国前,生女真人一般没有取汉名的,从完颜皇族的始祖函普到康宗乌雅束,都只有女真名。随着金朝统治地 域的扩大,女真人大批移居华北,与汉人杂居,许多人改汉姓,并只有汉名。 女真统治者三番五次下令禁止这种汉化。世宗“禁女真人不得改称汉姓,学 南人衣装,犯者抵罪”(《金史》卷八);章宗“敕诸女真人不得以姓氏译 为汉字”(《金史》卷九)。女真人的汉化必然涉及个人符号的汉化,禁是禁不了的。据《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条所载,金元之际有三十一个女真姓改称汉姓,完颜改为王姓,乌古论改为商姓,纥石烈改为高姓,蒲察改为李姓,等等。历代汉族帝王有赐少数民族首领汉姓的习惯,金朝统治者也沿用此例赐汉人以女真姓。金朝规定,“赐本朝姓(国姓完颜)者,凡以千人败敌三千者赐及缌麻以上,败二千人以上者赐及大功以上,败千人以上者赐止其家”(《金史》卷一○三)。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功劳后,自己一家可以用国姓,功劳再大一点,连死去的祖先都可以改姓。完颜阿邻本姓郭,靠功劳赐姓完 颜。金代赐姓完颜之可考者近三十人,包括汉人、契丹人等。
    在叙述金代女真人的婚姻仪礼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女真人的通婚范 围。到辽朝统治初期,女真人一般在同一部落内的不同氏族之间通婚,也就 是通行部落内婚制下的氏族外婚制,也有少量的部落外婚事例。金建国前夕 的女真人在奉行这一婚俗的同时,开始流行部落外婚的习俗。这主要是因为 渤海国被辽灭后,女真人大量南迁,有些部落氏族组织被打乱,原有的婚俗 不能维持,于是,不同部落之间的通婚逐渐增加,部落外婚成为新的风尚。 女真人以部为姓,不同的部落不同姓。新风尚的一个外在标志就是同姓不婚。 金建国初期,有些地方的女真人仍然沿袭着氏族外婚和部落内婚的古 俗,这时显得极不合乎新的文明标准。金朝统治者不得不动用法令进行干预。《金史·太祖纪》卷二载,天辅元年(1117 年)“五月丁巳,诏自收宁江州 已后同姓为婚者,杖而离之”。《金史·太宗纪》卷三载,天会五年(1127 年)四月“乙丑,诏曰:‘合苏馆诸部及新附人民,其在降附之后,同姓为 婚者,离之”。无论就习俗还是就法律而论,金代女真通行的是部落外婚(同 姓不婚)。
    金代女真人的通婚范围并不限于本民族。《金史·兵志》卷四十四载: “及其得志中国,自顾其宗族国人尚少,乃割土地、崇位号以假汉人,使为 之效力而守之。猛安谋克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女 真人与契丹、汉人通婚,统治者是赞成的。从部落内婚到部落外婚,再到各 民族间通婚,既是女真人婚姻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标志着女真人社会发展的 三次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