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少数民族服饰,在十分注意它们千奇百怪的形制的同时,还会注意到它们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马克思曾经写道:“色彩的感觉是-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少数民族服饰之所以具有这样大的魅力,它们反映了丰富的色彩感也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服饰色彩各不相同,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感也极其丰富。仅以土族为例:居住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的土族十分注意服饰的美观,乍一看,仿佛土族服饰尚黑、蓝、棕等颜色,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土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袖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有的彩袖的颜色却又是红、黄,绿、蓝、紫,总之是以虹的色彩模式设计的,其中又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土族彩虹式花袖五彩缤纷,色调和谐,美观大方。与此相似,尚白而有“素衣民族”之称的朝鲜族,儿童们的七彩衣却分外鲜艳绚丽。七彩衣的袖管由七种不同颜色的绸缎拼成,就象斑斓的七色彩虹。仅由此二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色彩感可略见一斑。 从总体效果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反映出来的色彩感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 第一,明快素雅,秀丽和谐。 在少数民族服饰所表现出来的色彩感中,有一类可以用“明快素雅、秀丽和谐”这样八个字来概括。所谓明快素雅,指衣饰的色彩既鲜艳明朗,毫不阴暗晦涩,但又不显得繁缛杂叠而令人眼花镜乱,多以浅色调为主,忌大红大绿。所谓秀丽和谐,指色块之间和整套服饰配合协调,给人以和谐悦目的审美感受,表现出一种优柔的秀美。“明快素雅、秀丽和谐”的色彩感,既合乎历代美学家所指出的“美的规律”,又有现代精神。这样的色彩感可以以东北的朝鲜族和西南的傣族、白族、大小凉山彝族妇女的衣饰为代表。 朝鲜族有“素衣民族”之称。妇女们一身雪白衣裙,暗含着丰富的美的韵律,大有飘飘欲仙之势。同时,对于年轻妇女来说,除白色外,她们的短衣长裙还有粉红色、天蓝色、浅绿色等,同属于浅色调、以保持整体和谐,但又鲜艳明快,不显得单调。岂不正是“明快素雅、秀丽和谐”的吗! 和朝鲜族相隔万里时傣族妇女,穿着的也是短衣长裙。她们的紧身背心和紧身衣也是浅色调,多用白色、嫩黄色、水红色、天蓝色、浅绿色、肉色。她们的统裙,一般却又是深色调。色彩为墨绿、正红、大紫、细花、大花等。二者相配,十分和谐协调。近年来,出现一种印花统裙,由上至下色彩逐渐加深,与浅色上衣更能配合一体,因此很受欢迎。 白族妇女的衣饰,堪称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饰大体由头帕上衣、领褂、围腰、长裤这样几部分组成,以上衣为主色调,多为白色、嫩黄色、湖蓝色或浅绿色。白色上衣,多配白色或湖蓝色长裤,形成套装或两截装,红色或黑色领褂均可、如是嫩黄色上衣,则配同样颜色的长裤、大红丝绒领褂;而湖蓝色和浅绿色上衣,一般则配黑丝绒领褂。围腰(围裙)多为白色,镶深色边,系深色带。上衣下摆、袖筒、裤筒,均镶深色边。总之,一个穿戴整齐的白族少女,给人以明快素雅、秀丽和谐的强烈感觉。《大理风情录》一书的作者认为:“这种服饰上的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大理风光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民审美观念的陶冶。苍山、洱海、白雪、红花、霞光、碧波…··,粗犷与秀美同时存在,色彩明快而协调。因而形成了白族妇女服饰在结构、色彩、线条上鲜明的特征;浓艳得庄重,映衬得调和,醒目而又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彝族支系众多。作为“明快素雅、秀丽和偕”的色彩感代表的,仅指大小凉山黑彝少女衣饰。大小凉山黑彝年轻女性头顶绣花瓦式方帕,方帕布料多选用天蓝色、红色或白色,以与上衣协调配合而定。身穿白色、天蓝色、水红色等色彩的大襟右衽衣,外套红色或黑色的长领褂,下穿多节裙,上两节为色彩和谐的色布,下节为多褶结构。多节裙的色调多与上衣和领褂统一,一般由白、水红、大红组成搭配色组,天蓝、浅绿、黑又组成另外的搭配色组,因此整套衣饰色调和谐,美观大方,加上上身细长下身宽大的线条,使彝族少女显得挺拔而舒展。 第二,鲜艳斑斓,对比强烈。 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衣饰以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为特点,色调和层次十分丰富,色块之间形成极大的对比和反差。因而给人的视觉印象十分强烈。因此,我们用“色艳斑斓、对比强烈”作为这一类色彩感的概括。由于这一类色彩感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距离,故而多流行于农区、牧区和山区.也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色彩的服饰民族特色十分突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可以蒙古族、土族、苗族、畲族等的衣饰作为代表。 蒙古族服饰的色彩基调,既反映在蒙古袍的颜色中,也反映在腰带和包头的颜色中。蒙古长袍的颜色通常是大红、黄、深蓝,颜色鲜艳,色调纯正。长袍的腰际,不分男女,都扎着红色或绿色的带子,既使长袍更为贴身不妨碍行动,又使衣饰的色彩更为丰富。除隆冬季节而外,妇女在春、夏、秋三季还用色彩鲜艳的布或绸包头,颜色多为红、粉红、深蓝、天蓝等。可见,蒙古族衣饰色彩鲜艳,从大处着眼,大红大绿、大黄大蓝中表现了蒙族人民奔放热烈的性格特点。 土族衣饰的色彩,除反映在上面已经说过的红、黄、绿、紫、蓝五色彩虹式花袖中以外,更多的还是反映在整个的男女服饰中。在土族妇女的彩袖长袍之上,还套着蓝色坎肩,坎肩用黑色或紫红色镶边。腰系宽而长的绫调彩带,彩带两方有长方形的带头花卉刺绣,或盘线扎成的各种吉祥图案。下身穿镶有白边的绯红褶裙。裤子的膝盖以下部分,还套着黑色、蓝色或红色的“帖弯”。脚穿各种花鞋,有刺绣花、拉缨花和盘线花,真是五光十色。连土族男子的服装,也十分注意色彩的鲜艳与刺绣的精美。土族男子头戴织锦镶花边的“拉金锁”平顶帽,内穿绣花高领白色短褂,外面是色彩鲜艳的蒙古式长袍,外套紫红色或黑色坎肩。仅衣帽的色彩已经十分鲜艳,而土族男长袍的胸部还镶有四寸见方的彩色绣块,同时青壮年男子还带绣花围肚和系绣花腰带。胸绣、腰带和围肚均闲五色丝线绣成,鲜艳无比,计有“鹿羔靠松”、“孔雀牡丹”、“鸳鸯戏水”、“福贵长春”等吉祥图案。 对于云南苗族的衣饰及其色彩的富丽,前边已略有提及;这里着重看贵州苗族的衣饰。苗族衣饰分便装和盛装两类。便装并不“随便”,色彩同样十分鲜艳。黔东南一带的姑娘爱用大红底,绣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花,绿花中又区分出淡绿、中绿、深绿,红绿相配,对比十分强烈。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喜欢挑花为饰,其短裙式服饰追求整体效果,重底色,以红、黄、白三色间杂挑花为饰,鲜明突出。剑河一带的苗族,却又普遍通行黑底蓝花。苗族盛装,多用红、黄等暖色,在底色上绣满一幅幅由金线、银线构成的富丽堂皇的图案,同时还钉满亮片,吊满珠宝,显得分外华贵高雅。苗族妇女色彩艳丽并缀有银饰的披肩,更增加了其服饰鲜艳夺目的效果。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少数民族,在服饰中对蓝、绿色有特殊的爱好,但也不失鲜艳的色彩。福建省福安、宁德一带的畲族,在蓝绿色上衣上绣黑色的花纹,衣领上又绣水红、黄、大绿等马牙花纹,沿服饰的边缝镶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条,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有一块绣花的角偶花纹。福鼎一带畲族妇女的服饰更为艳丽,上次大襟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针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两头下端,集袖口的地方,有二枝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袖口配色边,一条红,一条绿,对比强烈。罗源畲族妇女衣饰的花色都集中在衣领上,由红、黄、蓝、绿、水绿、黑等颜色,有层次有顺序地排列成柳条纹图案。在上领的黑底上绣一些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多为水红色和黄色。围身裙的图案花样是以大朵的云头纹样为特征,裙边也有柳条纹图案畲族衣饰的色彩组合以红绿为主,“红间绿,花簇簇”,他们把这叫作凤凰妆或公鸡装,自认为是摹仿公鸡斑斓的羽毛缝制的。 第三,凝重深沉,庄严朴实。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不少民族崇尚黑色和蓝色,在服饰上也就以黑、蓝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自然,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又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凭添几分情趣;有的用发亮的黑色料珠,或带上众多的银饰,显得华贵高雅。以黑、蓝色服饰为主的,有阿昌、德昂、佤、侗、基诺、门巴、水、仫佬、普米、景颇、布依、傈僳、拉祜、布朗、哈尼、壮等民族。现以壮、哈尼、仫佬为例略作说明。 壮族男女服饰均以黑蓝为特点。妇女一般穿黑色右开襟的滚边衣裤,黑布滚蓝边,蓝布滚黑边;用黑布、蓝布或白布包头,朴素美观。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穿无领、右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方块形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广西隆林、龙胜、大新、龙津等县,以及云南文山地区的部分壮族妇女,穿黑色褶裙,这是壮族妇女的古老装束。 哈尼族的大多数支系用非常简陋的竹木织机自织藏青色土布做衣服。年轻男子裹黑布或白布包头,老年人戴黑色瓜皮帽,穿黑色或蓝色对襟上衣和裤子。女子穿蓝色无领上衣,下穿半截裤。由于哈尼族多种有蓝靛,经常漂染土布,所穿衣服洗一次往往也要人缸缥染,因而常保持色彩鲜艳。墨江哈尼人衣服加花边,节日打花绑腿。 仫佬族十分崇尚黑、蓝两色,不论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均着黑、蓝两色衣服,而且大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维。过去,男子的上衣较短,襟袖宽大,前襟右任为琵琶襟,无风领。妇女上衣为大襟,无风领,襟袖宽大,长及臀部以下,有的竟至膝盖,袖和前襟镶三道边。后来,男子改穿对襟衣,比过去短窄;妇女上衣不再镶边。但总的看,仍未脱黑、蓝色调。 以上三个类型的色彩感,基本上可以概括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方面的大的走向。当然,在每一个类型里面,又有多种风格和特点。在这三个类型之外,也有许多中间类型。新疆一带阿尔泰语系民族,服饰也异常鲜艳美观,但情况比较复杂,冬夏又不尽相同,大约处于第一、第二类型之间。总之,我国少数民族衣饰的色彩异常丰富,并构成服饰美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