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书童做女婿 相传,文祥出身贫寒,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便来到城里一家姓潘的大户人家里当了雇妈。这样,小文祥被独自留在了乡下,好心的乡亲们帮忙照顾他。 一天,天还没亮,文祥在他的破被窝里做梦,梦见了妈妈,哭着哭着就醒了,醒了之后,眼泪还是忍不住噼里啪啦掉了好一阵子,文祥心里想:冷点、饿点,我都能受得了,就是白天黑夜地见不到妈妈,这个实在难以忍受……他哭着想着,突然“呼啦”一下掀掉破被,穿上了衣服,横下心跑进城去找妈妈。 这个小家伙到了城里,因为不知道潘家究竟在哪里,于是东打听、西打听,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到了潘家。小文祥终于见到了妈妈,他浑身是汗、满脸是灰,也不说话、也不睁眼一头扎进了妈妈怀里。 文祥妈妈正在发愣的时候,站在一旁的另一个雇妈说:“大嫂,这孩子又饥又渴,一个人跑这么远一定累坏了,先赶快给他找点吃的吧!”于是,在这个雇妈的帮助下,文祥妈妈用凉水给文祥洗了两把脸,又给他喝了半瓢水,接着从厨房弄了一大碗剩饭让文祥吃了。 小文祥恢复了点精神头,就开始抱着妈妈讲述自己如何想念她,做了什么样的梦,然后梦醒了就一个人跑来了……说着说着就趴在板凳上睡着了。这时候,潘家的女主人来到下屋要油灯,她刚迈进门槛,就看见一个孩子趴在凳子上,刚要破口大骂从哪里来的野孩子,却突然两眼发花,眨了眨眼睛一看:这哪里是个小孩,竟然是一直小老虎?!于是女主人连大气都没敢出,扭头就跑,回去告诉了潘大架子。 潘家的男主人因为成天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于是人送绰号潘大架子。听媳妇说下屋里趴着一只小老虎,他半信半疑,于是壮着胆子蹑手蹑脚地来到下屋一看,哪是一只老虎?分明是个小男孩躺在凳子上,他大吵大嚷把下人们全都叫来,后来才得知是雇妈的孩子。 文祥妈妈苦苦哀求潘大架子,希望他能够让孩子留下来,别的佣人也帮着求情,可是潘大架子无论如何就是不肯。见文祥妈妈抱着孩子流眼泪,潘大架子想:这么小个孩子扔在乡下确实不太让人放心。他又仔细端详了一下文祥,虎头虎脑长得倒是挺机灵。潘大架子边看边想:我儿子上“圈馆”早学晚书,正愁没个伴儿呢,如果把他留下来陪我儿子上下学,既不用雇工花钱,还能落个顺水人情,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于是最终答应了下来。 从此以后,文祥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潘家小少爷。那时候“圈馆”就是好几户人家出钱,合伙请一个先生,找个地方把孩子送去念书。之所以早学晚书是因为每天一大早把孩子送去听先生教书,晚上吃完饭再把孩子送去复习。这样起早贪黑,潘大架子一直担心自己的儿子在路上害怕,早就想找一个书童陪伴着,也正因为这他才答应把文祥留下来。 打那儿以后,潘大架子隔三差五不放心就去看看儿子,渐渐发现了一件怪事,每天晚上儿子跟文祥回来时,在他们的前面都有四盏灯笼照路,到了家门口,灯笼就不见了。 潘大架子反复琢磨,总觉得挺奇怪,后来他断定是神灵在暗中保佑,心想:这小书童可不是一般人!可是我儿子怎么就没这个命呢?于是翻来覆去一夜没睡好,思前想后,忽然坐了起来,嘿嘿一笑,接着自言自语道:“好!就这么办!” 第二天一起床,潘大架子就把文祥妈妈叫到了跟前,说:“我看文祥这孩子不错,和我儿子在一块儿跟亲哥俩似的,那么着吧,从今天开始,让他跟我儿子一起上‘圈馆’念书,费用我来交,你看行吗?” 文祥妈妈一听,扑通跪下,磕了个头说:“谢谢大爷,你的大恩大德我儿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就这样,文祥每天跟潘家小少爷一同去“圈馆”念书,几年后,文祥长大成人,潘大架子就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他。不久,文祥进京赶考,不但做了官,而且一直升到了“中堂”。皇上为了表彰他,还亲自御封他为“文忠公”,而潘大架子也借了光,当了“文忠公”的丈人。 当然,这些传说如今已经无从考证,而当年在文祥身上出现的种种奇幻景象想必也是一种演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从雇妈家走出的孩子一步步走上了中堂之位在那个年代的确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 如今,人们为了纪念文祥,便将他曾居住过的胡同命名为文中堂胡同。随着街路的改造,无论是文中堂胡同还是文中里都被城市的繁华所淹没,而这位文中堂,历史上留下有关他的记载大多是与促成慈禧“垂帘听政”以及镇压农民起义有关,关于他的清廉以及童年的艰辛或许只有从老沈阳的那些传说故事中捕捉些许相关影踪……顾珍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