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论剑历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大和卓是指波罗尼都(?一1759年),新疆喀什噶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长子。小和卓指霍集占(?一1759年),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幼子。和卓是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圣裔”,就是专指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后用来称呼伊斯兰教学者和大阿訇。 
    康熙十九年(1680),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统治回部后,对其首领实行人质制。 
    1755清朝政府出兵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分裂势力,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攻克伊犁,释放作为人质禁锢于伊犁的大和卓(名波罗尼都)、小和卓(名霍集占)。波罗尼都率领他的弟弟霍集占等30多人投奔清朝军队。伊犁平定后,清朝命令他返回南疆,招抚旧部,统领维吾尔民众。大和卓返叶儿羌(今莎车)统领回部,小和卓留伊犁掌管伊斯兰教务。 
    1756年小和卓霍集占从伊犁逃回,参与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阴谋发动叛乱,兵败逃叶儿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杀害清廷所遣前往招抚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立为巴图尔汗,波罗尼都受到鼓动。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起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政府,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清廷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汉兵万余自吐鲁番进发,进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15)。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 
    五月,围叛军据点库车。大、小和卓率万余鸟枪兵自叶儿羌经阿克苏赴援,被清军击败,伤亡4000余人,旋率残部入库车固守。雅尔哈善未乘胜进击,而坐守军营终日博弈,疏于戒备,致使大、小和卓乘夜率400骑逃遁,雅尔哈善以贻误军机罪被处死。清军攻克库车后,小和卓逃到阿克苏,守城维吾尔族人闭门不纳,只得逃到乌什,同样为乌什维族人所拒,遂退保叶尔羌。大和卓则据守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相约各守一城。两人相为倚角,抗击清军。 
    十月,定边将军兆惠率步骑4000至叶儿羌,三战三胜,然以兵少不能取城,即于城东隔河结“黑水营”自固待援。叛军万余人包围黑水营,用炮轰、水淹、偷袭等方式频繁攻击。清军坚守三个月,伤亡甚众。 
    二十四年正月,清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兵3000自乌鲁木齐驰援,至呼尔满(今莎车东北),与叛军骑兵5000激战四五昼夜,获胜,渡叶儿羌河,与参赞舒赫德、都统阿里衮部会师。兆惠闻援军至,督兵突围。清军会师振旅,还阿克苏。 
    六月,兆惠和富德各率兵1.5万分别攻喀什噶尔和叶儿羌。清军两路会师在叶尔羌城东黑水河畔击败叛军,乘胜分军,攻取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大小和卓见大势已去,大掠城中财物后率部弃城南逃,越葱岭西遁,逃往帕米尔。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魏源《圣武记·乾隆勘定回疆记》)。清军获叛军降卒1.2万余。  
    1759年夏天,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三四百人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八月,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素勒坦沙执杀,把尸首送交清朝。(《圣武记·乾隆勘定回疆记》) 
    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自此,清廷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