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通之战 噶尔丹势力南侵后,清廷迅速抛弃了原来对噶尔丹和土谢图汗兄弟进行调解议和的方针,命阿拉尼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决定一举歼灭噶尔丹这股分裂势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清帝召见在京俄国使臣,警告俄国不得支持噶尔丹,使沙俄不敢妄动,又全部没收噶尔丹派往归化城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贸易的商队马匹,从而断绝了噶尔丹物资补给的来源。同时,康熙帝在从黑龙江到西安的万里防线上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准备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 七月,康熙帝以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禔副之,率左路军出古北口(今河北滦平南);以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扎为副,率右路军出喜峰口 (今河北宽城东南);自统中路,下诏亲征。二十七日(8月31日),噶尔丹抵达乌兰布通,时福全军正集结在距乌兰布通南四十里的吐力埂河,堵住了噶尔丹南下和抢掠上都牧场的道路。常宁军从北京出发后,出喜峰口,沿滦河、库尔奇勒河(小滦河)、四道河上溯,与福全军会合,总兵力约十万人。康熙帝则驻博洛和屯 (今内蒙古正蓝旗南),坐镇指挥,决定合击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又令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各率所部兵力,西出辽河、洮儿河,与科尔沁蒙古兵会合,协同清军主力作战。 乌兰布通位于克什克腾旗(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之西,该地北面靠山,南有高凉河,东为沼泽地,西为宽阔的湖泊,是北京通向漠北和俄罗斯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 为防备清军进攻,噶尔丹背山面水布阵,将万余头骆驼卧地缚蹄,背负箱垛,蒙以湿毡,排列如栅以自蔽,谓之“驼城”,士卒于“驼城”之内,依托箱垛放枪射箭。八月初一(9月3日)中午,清军首先集中火铳、火炮,猛轰驼阵,至日落时,将驼阵轰断为二。清军随即渡河,步兵展开正面进攻。骑兵从左翼迂回侧击,噶尔丹大败,利用夜色掩护撤往山上,清军被迫停止了进攻。翌日,噶尔丹遣喇嘛济隆向清军“乞和”,以拖延时间。八月四日(9月6日)夜,噶尔丹利用清军统帅部的麻痹和怯战,率残部渡过沙拉木伦河,向漠北逃窜,沿途“所过皆烧荒以绝追骑”,逃还科布多(今蒙古吉尔噶朗图)时,存者仅数千人。此时,恰值康熙帝患病,清军于是班师回京。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取得了平定准噶尔叛乱第一仗的胜利,对日后彻底平叛具有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