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从使者到大炮:英国如何开启清朝大门?(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畏葸故纵忽视国家尊严罪是个什么罪呢?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说,事儿没办好结果让国家丢了面子之罪,也就是丢了天朝的面子。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律劳卑如果不回澳门,那么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中国所有外贸商人的人头。如果把这些商人的资产全加在一起,大约相当于现在深圳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总和。卢大人的命令非常直接,你不回澳门,大清就再也没有外贸商。 
    所有来华的洋人必须由行商进行担保,为律劳卑提供担保的就是严启昌。
    这回劝导工作,彻底与自己的生命挂钩了。中国所有行商的身家性命,将完全取决于律劳卑听不听劝。行商们劝导工作,已经从天朝法制转变为地理人情和气象预报。他们劝律劳卑,这澳门啊,天气实在是太好了,非常凉爽,您不是嫌热嘛,住到澳门多好啊。再说您妻子女儿不也在澳门吗?她们可有多想您啊,还是回澳门吧。
    律劳卑还是油盐不进。
    首先倒下的,不是行商们,而是英国翻译。著名的汉学家马礼逊先生,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生生累死的。
    马礼逊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华25年,其间翻译了全本《圣经》,编撰了第一本《英华字典》,创办英华学院、医院、报刊等,为人谦逊而知礼,救治了无数的华人,为中国培养了很多近代思想家。但他本人却在这样一场吵架当中,被活活地累死了。
    行商们没有办法,律劳卑是英国任命的驻华官员,他们无权命令,只能劝导。另一方面卢大人已经快要动怒了,这是要斩首啊,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商总伍浩官。为了保全自己,行商们最终决定,单方面采取行动,断绝跟英国的一切贸易行为。这个举动一方面是向卢大人表明姿态,绝不当汉奸;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英国商人去影响律劳卑。因为这一年刚刚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专营权,来华的大部分是一些资本较小的散商,停止贸易对他们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当时在广州的英国商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查顿为首的强硬派商人,他们坚决支持律劳卑,希望通过抗议提高自己的地位。另一派是以颠地为首的温和派商人,他们资本较小,希望能够冷静地处理这些矛盾,不希望变成全面对抗。到目前为止,强硬派商人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在获得了查顿等人的支持后,律劳卑变得更加强硬起来,他想通过这件事,逼迫卢大人接收自己的公函,或者逼着卢大人派官员来处理,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他觉得自己就算是胜利了。而且律劳卑也觉得这件事并不难,只要卢坤接收了公函,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地位,就算卢坤坚决不接收,那他也必须派官员来处理,那么也就相当于两国之间的官员进行交涉,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说白了律劳卑的目的很简单,他要逼着广州政府来跟他交涉,哪怕是逼着广州政府来收拾他,也在所不惜。
    他的倔犟终于惹怒了卢大人,卢大人命令整个广州彻底停止通商贸易,另派广州知府(市长)潘尚楫等三名官员前来责问律劳卑。
    当律劳卑听说有官员要来找他,非常高兴,他想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终于有广州的官员来跟他接洽了。
    中英争老大
    8月23日,在律劳卑的精心准备之下,中英双方的第一次会谈开始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会谈的地点就在商馆区。中方翻译负责摆放桌椅,坐在正上方的是大清的官员,桌子的左侧是行商们,而右侧是律劳卑跟他的随员。
    可是律劳卑看到这个情况,心理却极不平衡,他觉得这有点贬低他的地位。于是他把桌子摆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他自己坐在主席位,两国官员坐一圈。行商们必须坐在外围,不能参与两国之间的洽谈。
    为此,行商们跟律劳卑争执起来,一直吵了三个小时。而广州知府等人也因为座位没有安排妥当,拒绝出现在会场。
    最后还是争执不下,广州知府没办法,干脆就不坐了。但律劳卑还是很生气,他觉得广州知府不按时到场,也算侮辱英国形象,只是没等他反应过来,广州知府已经率先动怒了。
    广州知府首先责问律劳卑,你为什么事来广州?搞了半天,原来卢大人根本就不知道律劳卑是来干什么的。
    律劳卑也不示弱,他说我是两广总督请来管理通商事务的,还拿出政府的委任状给官员们看。可惜这个委任状,广州知府竟然看不懂,也就是后来卢大人所说的,难辨真伪。
    广州知府接着责问律劳卑,你说你是英国政府派来的官员,那你是什么职位,官居几品?来华是什么性质?
    律劳卑也不知道自己的官职是几品,他回答道,如果想知道我的职务性质,这里有我上次呈交总督大人的信件,里面写的清清楚楚,已经翻译成汉语了,你们自己看吧。
    广州知府不敢看,因为封面上有三个大字,大英国,在大清,这可是违逆文字。
    最后,广州知府责问律劳卑,你什么时候回澳门。
    律劳卑说那要看情况了。那意思就是说,你们越是逼我,我就越不走。要是好好商谈,那还可以商量。
    双方就这样不欢而散。第二天,当卢大人知道会议的经过之后,就将广州知府潘尚楫撤职查办了,罪名估计就是畏葸故纵忽视国家尊严罪。当然大清的官员被撤职,原本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要上司觉得你没有达到标准,随时都可以撤职。
    广州知府潘大人是不幸的,十年寒窗,一朝显贵,他走到广州知府这个位置非常不容易,不料却成为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撤职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有失国体。有失国体的官员是不可能留任的,不问斩已是很好的结局了。他很冤,因为他在三个小时的冲突之后,还是没有同意与律劳卑平起平坐,换做任何人来了都会是这个情况。但是,不能让洋人屈服,就会让洋人轻视,就是有辱国体,遭罢免也就没有什么委屈可言了。其实相比后来继任的那些广州知府,他又是庆幸的,至少他没有在接下来的冲突中成为汉奸,没有遗臭万年。
    律劳卑也没有胜利,虽然官府已经派人跟他接洽了,但是却闹得不欢而散。更何况还是没人接收他的公文。他把总督卢大人逼入绝境的时候,同时也把自己逼入了绝境。他很失望,他觉得大清政府是一个自大又自狂的政府,和这样的政府进行合作,看来举步维艰。他对自己的前途也开始了担忧,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如果自己现在退回澳门,商人们会怎样看待自己这个官员,巴麦尊那里也交不了差。但是如果继续强硬下去,何时又能是个了局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如果放在英国,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但是放在大清,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他心里也没底,至少应该试一试。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举动竟然带来了更大的冲突,他还是不了解大清的国情。
    把门关了吧
    律劳卑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他要发布一个公告,把这里的情况反映给老百姓,然后通过舆论向卢大人施压。在公告中他阐述了他来华的目的,从阿斯迭城门被阻到自己与广州知府之间的纠纷都详细进行了叙述。他说其实在大清的历任两广总督当中,卢大人并不能算是强硬派,很多情况下,他并不希望贸易冲突升级。但是像这样地散发传单,那就是公然的宣战,他再也不能坐视了,何况这个“传单”里竟然有这样的两句话:总督大人的做法将使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吃苦受累,我将为把商贸活动推广到全中国而努力不懈。
    这是要鼓励大清的百姓与政府作对了,这是公然的“谋反”,若再不强硬,卢大人恐怕自己的结局连潘知府都不如。
    9月2日,卢大人命令停止中英之间的全部贸易,所有通事翻译服务人员全部从商馆中撤出,拒不撤出的就是汉奸,按通国罪斩首示众。停止对商馆供应食品和水,断绝商馆一切生活来源,有暗中接济洋人的,也按通国罪问斩,有其他商馆接济英国商馆者也照此例问罪(不斩洋人,斩行商,因为行商要担保洋人的行为,所以洋人犯法,行商问斩,注意在此时执行的就是治外法权)。同时卢大人派军队围困商馆,他要把律劳卑逼向绝路,如果律劳卑不退回澳门,哪怕是饿死所有洋人,也在所不惜。
    冲突双方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律劳卑如不遵命,就是拿全体洋人的生命开玩笑了。
    律劳卑也难以低头,一旦他灰溜溜地退回澳门,自己丢人事小,中英之间平等交往将再也不可能实现。更何况数百名英国商人跟他在一起,用双眼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他的行为代表的是英国政府的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