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3月23日,法军进犯临洮。刘永福联络奉命抗法的滇军和越南义勇队,共同阻击来犯之敌。鏖战一日两夜,敌军精疲力竭,死伤惨重,只得黑夜潜逃。刘永福挥师乘胜进击,连克临洮府和广威府等十余个州县有力地策应了东路抗法清军,转败为胜。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还光复谅山、高平等重镇,扭转了战局,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但由于越南王朝和清朝政府腐败昏庸,同年4月19日宣布停战,前方将士忍气罢兵。 中法战争中黑旗军与清军攻打法军 刘永福在援越抗法战争中英勇不屈,身经百战,取得了辉煌战果,使法国侵略者和中国投降派极端仇视和不安,一心要把他剪除。清朝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越南人民得知刘永福要离越归国,远道赶来挽留。后来,黑旗军有部分人员不愿回国,留下来参加当地抗法义勇队;有部分人散落各地成为华侨或越籍华人。1885年8月刘永福带领黑旗军三千人从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于同年11月抵南宁。清朝政府又以种种借口裁减了一千五百人。同年12月刘永福奉令带领黑旗军一千五百人顺水东下,直抵广州,扎驻于燕圹,又被张之洞裁减去一千人。最后黑旗军旧部在刘永福身边只剩三、四百人。1886年春清朝政府委任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台湾地位十分重要。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湾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八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年4月,请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为了逼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从冲绳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接着,又进犯台北,这时,曾发誓死守台湾的巡抚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纷纷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陷敌,林朝栋亦相继逃命内渡。台中空虚,台南形势紧迫。刘永福在台南草拟《盟的书》,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全保,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辞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日军攻占台北之后,随即南侵新竹。新竹内负崇山,外濒大海,为台中门户和战略要地。刘永福令副将杨紫云统率新楚军会同台湾生员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领导的义军据险而战,大量杀伤敌人。6月下旬,由于义军军械不继,粮食断绝,新竹陷入敌手。 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敌人展开激战。黑军在大甲溪南岸设伏狙击,静待日军靠岸,突然四出截堵、日军仓惶北渡,刚回渡至河中间,徐骧指挥义军猛烈冲杀,日军船只被打沉冲翻,纷纷落水淹死,岸上的日军四散逃遁。这一仗,抗日义军取得全胜,缴获敌军枪械甚多。后来,日军不甘心失败收买奸细带路,偷袭黑旗军后路,大甲溪遂为日军所占据。 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又靠优势兵力攻占台中等地。刘永福的部将吴彭年率军退守彰化。8月28日,日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吴彭年带领士兵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在这场悲壮的血战中,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吴彭年英勇战死,刘永福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三百余人也壮烈殉难,彰化失守。云林、苗栗亦相继沦陷,义军首领徐骧带领余部数十人杀出重围,退往台南。 接着嘉义告急,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节制前敌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杨泗洪在嘉义附近推行“联庄法”,各路义军协力作战。因而连获大捷,杀敌近千人,并相继克复云林、苗栗,反攻彰化。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饷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接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行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