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会师后,起义军重新按青、黄、兰、白分号,并设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确立建制,但东乡会师并没有使川楚各股义军真正联合起来,更未提出统一的斗争纲领和口号。王三槐拒绝与湖北义军联合对敌,自带部队撤向西北方的通江、巴州地区。襄阳义军遂留李全、樊人杰等部在川,王聪儿、姚之富率领主力重返湖北。此后,襄阳义军又开始了毫无明确目标的流动作战。 九月,襄阳起义军攻打襄阳,因清军防守严密转向西北方向,经房山、竹县入陕南,欲渡汉水不得,遂沿汉水西行。十月,在安康同由川北折返陕西的李全部会师。襄阳义军第二次入陕后,清统治者重新调整军事,采取分兵追击、各自为战的办法,对付义军的流动战术。十一月,襄阳义军在陕西平利、镇坪、安康、洵阳、紫阳、石泉一带活动。十二月,经过艰苦奋战在汉中以西会师。此后,王聪儿、姚之富率一部折入川北,以吸引清军主力德楞泰部,使高均德部义军乘机抢渡汉水成功。德楞泰闻迅,被迫回师,尾蹑高均德。嘉庆三年(1798年)三月,李全、王廷诏部义军北出宝鸡、岐山,合攻郿县 (今陕西眉县)、周至,直指西安。但在西安附近为清总兵王文雄所败。王聪儿、姚之富与高均德会师后出入镇安、山阳、商州一带,在清军追击下连连受挫,所部九千义军在湖北郧西、三岔河被清军和乡勇包围,进退无路,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全军覆没。 王、姚部义军的覆灭使襄阳义军蒙受了巨大损失。此后,川楚陕农民战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四川,四川农民军代替襄阳农民军成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四川义军主要分为两大支,一支由徐添德、冷天禄、王三槐领导,另一支由冉文涛、罗文清领导,另外,湖北义军余部在李全、高均德率领下也活跃于四川。 嘉庆四年 (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掌握了实权,他铲除了和珅势力,改变了和珅及其亲信调度军事的状况,任用勒保为经略大臣,节制川楚陕甘豫五省军事。军事上实施坚壁清野、剿抚兼施之法。不久,因勒保督师毫无进展,代以额勒登保,又以德楞泰为参赞大臣。额勒登保继任后加紧推行坚壁清野,断绝起义军军需及人员供应。并设法引义军出老林再驱赶至川北,集中加以消灭。此后,义军处境日益困难。十月,陕西起义军首领张汉潮战死,余部由陕入川。十一月,高均德兵败被俘。嘉庆五年(1800年)二月,冉天元率义军与德楞泰大战于江油马蹄冈,冉天元以伏兵包围清军,鏖战三昼夜后清军大溃,德楞泰仅带十名亲兵困守山顶。不料,大地主罗思举带乡勇赶到,冉天元因坐骑中箭被俘,起义军反胜为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