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路北伐军第二梯队六合分裂的时候,还有西路一支拟进军皖北庐州的大军也发生了问题。这支军队本与林凤祥差不多同时出发西行,船队由浦口“开往上游,与向钦宪(即钦差大臣向荣)炮船交仗,余由漕运河往安徽合肥带,欲与临淮所存贼兵(李开芳)会合,皆带有枪炮。此称甚确。又闻该匪有分窜江西之信,未知确否”(《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五),第139页。)。“(三年)五月间,贼掠漕运,欲由巢县至庐郡,因水面空阔,船只难以拘束,遂返金陵”(《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428页。)。其实这支军队并没有返回金陵,而是改变方向,放弃了由和州经巢湖直取庐州合肥的路线,转向西南溯江上行取安庆,便与北伐军拉开了距离。当林风祥率领的东路北伐军占领皖北亳州的同日(6月10日),西路军再占安庆;而在北伐军过亳州往北向河南挺进的时候,西路军则背道而驶,竟由安庆渡江南下江西去了;当北伐军北渡黄河前,在河南朱仙镇单独写给北王韦昌辉的信中即已提出“粮料甚难……但欠谷米一事”(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第274页。)。及至渡过黄河顿兵怀庆急需后援的时候,已经进入江西的太平军却分兵赣东北,置北伐军于孤立的困境而不顾。 这支太平西路军的统帅是胡以晃和夏官副丞相国舅赖汉英,据《李秀成自述》,由武汉到南京时,胡以晃带陆路兵,赖汉英与罗大纲带领水军。此时赖汉英挟其水军和陆军的殿左九指挥曾天养等,从西路军分出来南下入江西,围攻南昌三个半月,没有攻克,白白损兵折将,被革职;曾天养则游动于赣东北饶州、景德镇一带,成为战略棋盘上一步没有意义的闲棋,后来虽然奉调到皖北,跟随胡以晃攻克庐州城,时在1854年1月14日,距离去年攻克安庆时业已迟了7个多月,北伐军正困守天津以南的静海、独流,早把北伐军初渡黄河时望援的战机失掉了! 这支军队,攻克连结中原的重镇庐州以后,仍然可以亡羊补牢。但胡以晃受封为豫王并奉到了“将使往河北以通南北粮道”的诏旨,拒不执行,乃被削去王号,调往芜湖(《太平天国》(六),第671页。);曾天养则再次领兵南下,由湖北至湖南,成为南下派的一员赫赫战将。这是战略上南、北之争的又一次误机。 曾天养是金田起义前参加拜上帝会的老兄弟,在太平天国官方印书《天父天兄圣旨》中,肖朝贵借“天兄下凡”两处表扬曾天养热心宣传拜上帝吸收新会员的功劳,并说“尔有好大福气,上天堂时封尔顶上顶也”(《天父天兄圣旨》,第36页。)。后来曾天养在太平军中以作战骁勇著称,其军号称“虎头军”,甲寅(1854年)七月初六日在岳州城陵矾壮烈牺牲。连曾国潘也认为曾天养“其人是一好手,资格最深”,可是曾天养至死仅为一般的秋官又正丞相,封侯、封王都没有他的份,直到太平天国末期刮起滥封王之风,许多前期牺牲的将领被追封为王,曾天养仍未受封。曾国藩对此感到奇怪,在李秀成写完供状后专门提出这个问题:“曾天养、罗大纲何以未追(封)王爵?”李秀成回答道:“其事甚乱,无可说处。”曾天养、罗大纲与赖汉英一样,都是前期南下派的首要人物,估计他们未被追封与内部纷争及违纪抗令有关,因而“一言难尽”。 三 半途而废的北伐援军 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的确是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军队。他们从浦口出发,一路滔滔,所向披靡,不到两个月就渡过了天险黄河,大有直捣燕京将清政府一举推倒之势。所以,太平大国建都天京以后立即派遣主力北伐的决策是对的。 太平军北伐的失败不是决策错误,而是后援不继、粮道不通。而天朝对疏通北伐军粮道和派遣援军是考虑到并且付诸实现了的,无奈军心不齐,一再贻误良机,除开始时胡以晃的西路军失机外,还有两起援军也半途而废。 一支是曾立昌等三丞相的精兵15军,于1854年2月4日由安庆北上,一路势如破竹,仅用57天时间,就穿越皖、豫、苏、鲁四省,渡过黄河天险,于3月31日驰抵山东临清州城下,距离北伐军林凤祥等困守的直隶阜城仅有二三天的路程。不料这支生气蓬勃的北伐援军,内部忽然发生分歧,停下来不肯救援阜城被困的兄弟,却用12天时间攻破设防坚固的州城,而后转旗向南退走,一退溃决,以致全军覆没。这是太平军中战略分歧招致惨败的又一悲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