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巾帼英雄 正史中有记载的古代唯一女将军是谁?(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佚名 参加讨论
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如此之殊荣,足可见秦良玉之丰功伟绩。 
    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如今北京宣武门一带的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秦良玉不仅擅长带兵打仗,而且十分注重军需的生产。如今北京四川营胡同附近,还有十几条“棉花胡同”,分头条、上二条、下二条等名称。这也与秦良玉有关。她在北京驻扎期间,曾令部下与女眷纺棉织布,故而附近的一些胡同就被后人呼之为“棉花胡同”。清代曾有人写《四川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一诗咏道:“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钲声杂纺声。”
    后来,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烧杀掳掠。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她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扼反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尽了苦头。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损耗的兵力和粮饷无法补充;而起义军势力强大,潮水般涌进川蜀,在整个战局上,官兵是无法取胜的。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面对着无奈的战局,英勇善战的秦玉良也只能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此时,北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走向了寿终正寝。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张献忠东征西战,铁蹄所至,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弹丸之地无可奈何。已68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不畏强暴,誓死抗拒。这时的石石主孤立无援,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小舟,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秦良玉对自己的部众说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并下令:“有从贼者,族无赦!”她从容不迫,分兵镇守四境。张献忠对四川各地土司都成功招降,却“独无敢至石柱者”。一直到张献忠败亡,他的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清顺治五年(1647年),端阳节过后,75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便“身倾,遂殁”,无可奈何花落去,结束了她战功赫赫的传奇人生。
    史载,当时四川久经战乱,百姓十室九空,川东地方(石柱除外)仅剩数万人,新建立的清朝廷最终不得不从湖广大规模移民。而在秦良玉的保护下,石柱成为当时渝东人民远离兵燹之苦的唯一乐土,附近丰都、忠县、梁平、万州等地民众纷纷进入石柱避难,至清初战乱初步结束,石柱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近十万人,与整个川东地区所剩人数形成天然对比。一代文豪郭沫若因此曾赋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
    根据重庆有关部门对秦良玉所遗留下来的衣物等遗物测定,其身高约1米86左右。
    后人写过无数歌颂这位传奇女杰的诗篇,而歌颂秦良玉最让人感动的诗篇,当出自清末女英雄秋瑾。二人同为巾帼女儿身,英雄相惜,自然别有一番真味在诗中:
    其一: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其二: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其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