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哈出的归降,使北元失去东部屏障,汗庭直接暴露在明朝大宁诸卫的兵锋之下,“虏心惶惑”,统治更加不稳。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朱元璋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统率15万大军北征,“以清沙漠”。蓝玉师至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东南哈剌哈河岸边,侦知北元嗣君脱古思帖木儿驻帐捕鱼儿海东北方向80多里处,令王弼率前锋部队出击,自己率大军继后。当时正值水草匮乏,加上大风猛刮,黄沙蔽天,北元军队毫无防备。明军出其不意发动突然袭击,杀北元太尉蛮子等,余众悉降。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上马逃窜,蓝玉率精骑追奔数十里,不及而还。这次战役,俘获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爱猷识里达腊妃及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3000人、男女77000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15万余,焚其甲仗蓄积无数。不久,又袭破北元丞相哈剌章的营盘,获其人畜6万。朱元璋得到蓝玉的捷报大喜,赐敕褒劳,“比之卫青、李靖”。班师还朝后,又进封为凉国公。蓝玉一生的事业,至此达到辉煌的顶峰。 洪武二十二年(1389),蓝玉奉命至四川督修城池。翌年,率师赴湖广、贵州平定几个少数民族土司的叛乱,朱元璋增其岁禄500石,诏令还乡。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又令其赴西北理兰州、凉州、庄浪、西宁、甘州、肃州诸卫军务,加强边防。四月,蓝玉为追捕逃寇祁者孙,未经朝廷准许,擅自率兵征讨罕东(一说在今甘肃敦煌,一说在今酒泉西南,一说在今青海西宁西北)的西番诸族。不久,因建昌(今四川西昌)指挥使、原蒙古降将月鲁帖木儿发动叛乱,明廷命其前往镇压,他这才离开罕东之地,前往建昌。十一月,蓝玉用计诱擒丹鲁帖木儿及其子,降其部众,然后报请朝廷批准,增置屯卫,遂班师还朝。 蓝玉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这个粗鄙的武夫也因此逐渐滋长居功自傲的思想。史载:“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寝骄蹇自恣。”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贪欲,他违法乱纪,“畜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猎。尝占东昌民田,民讼之,御史按问,玉捶楚御史。及征北还,私其驼马珍宝无算”(《明太祖实录》)。还令家人“中云南盐万余引,倚玉势先支”(孙宜《洞庭集·大明初略四》)。又“于本家墙垣内起盖房舍,招集百工技艺之人,在内居住,与民交易”(朱国桢《皇明大训记》)。据说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时,曾发现“玉尝与其谋”,朱元璋考虑到他是常遇春的妻弟,“以开平之功及亲亲之故,宥而不问”。但是,蓝玉“素不学,性复狠愎,见上待之厚,又自恃功伐,专恣横暴”,更是越礼犯分,“床帐、护膝皆饰金龙,又铸金爵以为饮器。……马坊、廊房采用九五间数”。北征归来,夜至喜峰口,关吏没有及时打开关门迎纳,便纵兵毁关而入。“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朱元璋原拟封他为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但蓝玉仍不知悔改收敛,“恃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并“遣人入朝,觇伺动静”。奉命治理兰州、凉州诸卫军务时,又违背朱元璋在西番藏族聚居地区借茶马贸易“以系番人归向之心”的羁縻政策,为追捕逃寇祁者孙,擅自带兵进入罕东之地。许多部将建议:“莫若缓以绥之,遣将招谕,宣上威德,令彼以马来献,因抚其部落,全师而归。”蓝玉就是不听,“遣都督宋晟等率兵徇阿真川,酋哈昝等惧,遁去。又袭逃寇祁者孙,弗及”。朱元璋因此对他很不放心,不久命其总兵前往四川建昌镇压月鲁帖木儿的叛乱,又命义子、都督徐司马为副总兵,以便监视他的行动。但蓝玉仍“欲深入番地,取道松叠以达建昌。会霖雨积旬,河水汛急,玉悉驱将士渡河。麾下知非上意,多相率道忘,玉不得已,乃由陇右抵建昌”。 蓝玉正是由于骄蹇自恣,违法乱纪,越礼犯分,最终走上谋反的道路,从而招来杀身之祸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