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明清禁卫军密档 宫廷侍卫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摘自凤凰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宫廷侍卫  
    清朝紫禁城内,执行宿卫任务的禁卫人员,分为掌守门户和侍从兼宿卫两种,第一种是禁卫军护军营和前锋营将士,第二种便是侍卫。
    清初,多尔衮执政时,对侍卫人员的招选范围与标准,规定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官,各送亲子一人入充侍卫,学习本朝礼仪,察试才能之后再相应任职。上述官员无亲子者,可送亲兄弟之子入充侍卫,而宗族中的远支子弟则不许乱送。这些规定在顺治皇帝亲政后不再实行,侍卫改为从上三旗中选拔。
    顺治皇帝亲政后,清廷规定,所有供职皇宫的侍卫,都选自上三旗,称为上三旗侍卫。这一定制终清之世一直没有改变。史书称:"国初以八旗将军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皆天子所自恃。选其子弟,命日侍卫,用备随侍宿卫,统以勋戚大臣,视古虎贲、旅责,职綦重焉。"
    清宫侍卫机构称为侍卫府或侍卫处。侍卫处的首领是领侍卫内大臣,平行设6人,其下是内大臣6人,散秩大臣无定员。领侍卫内大臣从满洲都统、内大臣或各省满族将军中选授;内大臣从散秩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或护军统领中选授;散秩大臣的人选没有定限,由皇帝从年轻的宗室成员或中级武官中选授。
    侍卫995人组成侍卫亲军。其管理层,设主事、笔帖式、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侍卫什人长、亲军校等。侍卫的等级有四等,一等侍卫设60人,二等侍卫设150人,三等侍卫设270人,蓝翎侍卫设90人。一等侍卫一般充任协理事务侍卫班领或侍卫班领等职。侍卫中的宗室成员另设名额。宗室一等侍卫有9人,二等有18人,三等有63人。每10人设一什人长。
    康熙年间,增置了汉人侍卫,入选者都是武举中的高材。雍正皇帝于即位的第一年亲阅武进士,授予状元李琰一等侍卫,榜眼毕应、探花施景范二等侍卫,授予二甲武进士刘问政等13人三等侍卫,三甲武进士中选拔36人授予蓝翎侍卫。雍正四年,这一做法被定为制度。后来衍化为一种惯例,凡是武进士出身的侍卫,都称为汉侍卫,不论其是否为汉人,而汉侍卫的升迁是受限制的。有了这种惯例,使得参加历届武进士考试的满、蒙壮勇极少。事实上不利于培养满、蒙武学专门人才。
    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统领侍卫亲军,在内大臣、散秩大臣的协作下承担翊卫扈从之职。6名领侍卫内大臣分成6班,率领各班侍卫轮番更值。6班中,每班分为两翼,共12班,每班设班领1人,署班领24人。按轮值的门户所在位置又分为内班、外班。在内廷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值班的为内班,在外廷太和门值班的为外班。6个侍卫班组,每12日为一个周期,在这12日内,前4日在圆明园值宿,后2日在紫禁城值宿,剩下的6日则是休沐之暇。乾清宫前面的两排房舍中,各有一间是侍卫的值班室。
    宿卫紫禁城主要是由护军营承担,侍卫亲军在重点门户宿卫。例如在乾清门执宿,属于内班,10名侍卫昼坐门禁,夜守扃钥,由一名散秩大臣掌领。在属于外班的太和殿,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掌领。内大臣、散秩大臣二人随班入值。中和殿,由侍卫什人长带领侍卫亲军30人宿卫。2.御前大臣与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在皇帝身边日常侍从、值宿的高级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稍次一级的是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这类高级侍从的首领称为御前大臣。御前大臣在宗室王公中选任,无定员,在3到6人之间,掌翊卫近御并兼管奏章事务。在以往朝代,这项职责都是由皇帝宠信的宦官首领担任的,只有西汉的大将军曾享有这种职能。清代为了防止宦官干政,兼采西汉大将军制度,于康熙年间设立了御前大臣这一高级侍从之职。雍正以后,御前大臣常以军机大臣兼任。
    御前大臣领导的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员额没有限定,职责是在内廷侍值、稽查官员出入、带领被引见的官员入殿、扈从皇帝出行。这类高级侍卫都属于高级武官,而非普通卫士,御前侍卫居武官二品,许多满洲将相都是从御前侍卫做起的。御前侍卫、御前行走都侍从于皇帝近前,乾清门侍卫则侍立于皇帝所在的殿外檐下,而非专门守卫乾清门。乾清门侍卫是从一等优秀侍卫中的满族成员中选拔的,乾清门侍卫中的贵戚子弟或俊才,可以提升为御前侍卫。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以外的侍卫亲军中的侍卫,一概称为大门上侍卫,或三旗侍卫。汉侍卫只能在大门上侍卫中供职;如果才勇出众,所能享受的最高荣耀是提拔为乾清门侍卫。但是嘉庆年间,一位名叫杨芳的汉侍卫,被嘉庆皇帝特授国什哈辖,这是汉侍卫前所未有的荣耀。3.扈驾中的侍卫
    皇帝在宫中往来时,御驾的前方,有前引大臣10人,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御前侍卫充当;驾后,有后扈大臣2人,由御前大臣充当。
    乾隆天字三号"孔纯"刀。此种腰刀,主要为乾隆皇帝收藏和赏玩。皇帝前往太和殿举行大朝会时,由两名前引侍卫自乾清门后左门导引御驾至太和殿后,由御前大臣担任的后扈大臣随驾自内廷而出。在太和殿前,前引大臣10人早已候立于殿阶下,御驾来到时,前引大臣分成两翼引导皇帝进殿。从两旁趋(趋是指小步疾行以示恭敬)至宝座前,待皇帝登上宝座后,再移向北侧,东西相对而立。后扈大臣也已经站立于此。豹尾班的侍卫站立于宝座后面,左右排开,向南而立。
    豹尾班侍卫是从侍卫亲军中的功臣后裔中选拔的。豹尾原指皇帝卤簿中最后殿尾的仪仗车。豹尾班侍卫每日20人在后左门(保和殿后东侧的门)值班。皇帝的御驾从这里出入,豹尾班侍卫10人手执豹尾枪、10人佩仪刀,侍立于乾清门阶下左右。
    清帝每日或每五日在乾清门举行一次御门听政。凌晨,乾清门管事太监先在门庭的正中摆设皇帝宝座,座前设一黄案,用于摆设奏章。黎明时分,乾清门侍卫一身戎装,侍立在宝座左右和大门上下。丹陛上侍立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以及豹尾班执枪侍卫、佩刀侍卫。侍卫传旨,百官鱼贯入宫。奏事官立于乾清门丹墀东,记注官、翰林官、科道官立于西。听政结束后,侍卫在皇帝、百官退朝后才离开侍立之处。
    皇帝出宫的扈从队伍中,侍卫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仪仗和扈驾任务主要由护军承担。侍卫在扈从队伍中,承担皇帝驾前、驾后和驾两旁的护卫。皇帝出宫祭庙或祭天时,由侍卫亲军中选拔20人组成前导队,在驾前引导。
    皇帝游历外省山川或前往木兰围场时,御前大臣、侍卫及乾清门侍卫均随从轮值,侍卫六班中,每次以二班或三班随驾出行。在皇帝的御驾前面、左、右各10人,称之为"傍扈"。二班侍卫列队在皇帝的驾后行进。内大臣1人,侍卫什人长2人,在行进队伍中手擎黄龙大纛。其余侍卫们掌管稽查整个扈驾队伍中的军纪,纠劾逾越行列或大声喧哗者。在皇帝驻跸的行营,内大臣1人,散秩大臣2人,分别宿卫在御营的两厢。侍卫24人,宿卫在御营黄幔城的四隅。在黄幔城外围的网城门内,3名侍卫什人长率领侍卫30人环拱宿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