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宁远大捷(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时形势:后金军大兵压境,明军主力部队撤入山海关内。袁崇焕前有劲敌,后无援军,独守宁远孤城。
    大事件:宁远之战。
    主要人物:袁崇焕;努尔哈赤。
    后金损失:被斩首200余级,考虑到后金是攻城一方,被斩首的应该是仅为攻上城墙后阵亡的部分,实际损失应大于此数。而且明朝大炮威力无比,炮轰而亡的应该有五六千人。 
    明军损失: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被后金军屠杀;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
    结局:分战场觉华岛失利了,但主战场保住了宁远城,使努尔哈赤兵败撤军。  影响: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袁崇焕:主要事迹:指挥宁远之战。
    主要活动区域:宁远、觉华岛。
    明朝的辽河以东土地沦陷之后,后金与明朝继续在辽西进行军事争局:第一局是广宁之战,第二局是宁远之战,第三局是宁锦之战,第四局是大凌河之战,第五局是松锦之战,第六局是山海关之战。其中山海关之战发生于顺治朝,主要是同李自成争战。宁远之战是明朝自有辽事以来,明军对后金军的第一个大胜仗,明人称之为“宁远大捷”。但是,宁远战前,形势对袁崇焕极为不利。袁崇焕是在后金兵锋强盛、宁远孤城无援的态势下,取得“宁远大捷”的。
    独卧孤城
    袁崇焕修建宁远城完工不久,后金发动对宁远的进攻。袁崇焕顶住辽东经略高第的巨大压力,守孤城宁远,进行保卫血战。
    兴城鼓楼(北侧)高第以兵部尚书经略蓟镇、辽东,驻山海关。高第,字登之,滦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天启三年(1623年)任兵部侍郎,四年致仕。他宦业不显,素不知兵,胆怯无能,以谄附阉党得受封疆重任。高第曾力扼孙承宗守关外以捍关内、先固守以图恢复的积极防御方略。他到达山海关之后,借柳河兵败为由,下檄山海总兵马世龙,令弃关外城堡,尽撤关外戍兵。经略高第的守关方略是:枢辅抚镇,“各率重兵驻关,共图防守之策”。就是弃守关外疆土,退保山海关。高第采取的是不谋进取、只图守关的消极防御策略。
    先是,孙承宗和袁崇焕等督率军民,在关外辛勤经营四年,缮城修堡,造炮制械,设营练兵,拓地开屯,劳绩显著,大见成效。据《明史·孙承宗传》记载:
    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
    宁远城  《全辽志》之“广宁前屯卫境图”孙承宗虽身为大学士、天启帝师、辽东经略,且功绩显著,但因为得罪魏忠贤,微有疏失,而遭到阉党排挤,便借病辞职回乡。他的辽东经略职务,由高第替代。然而,高第同孙承宗相左,色厉内荏,畏敌如虎,折辱将士,撤防弃地。他命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宁前诸城守军,将器械、枪炮、弹药、粮料移到关内,放弃关外土地400里。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为辽东明军的前锋要塞,如仓皇撤防,使已兴工修筑的城堡弃毁,布置戍守的兵卒撤退,安顿垦耕的辽民重迁,收复200里的封疆丢失。
    一些官员对高第的盲目撤退不满,纷纷上书抗争。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呈照:“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罹(lí)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袁崇焕力争: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他引据金启倧的《呈照》,向辽东经略高第具揭道:
    兵法有进无退,锦、右一带,既安设兵将,藏卸粮料,部署厅官,安有不守而撤之?万万无是理。脱一动移,示敌以弱,非但东奴,即西虏亦轻中国。前柳河之失,皆缘若辈贪功,自为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动居民,锦、右摇动,宁、前震惊,关门失障,非本道之所敢任者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