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从收买人心到大开杀戒: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兴衰(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春秋中文社区 佚名 参加讨论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正式建国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蜀王府为西王府,仿照明朝制度建立政府。以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左丞相,裁断政事,严锡命为右丞相。胡默为吏部尚书,王国麟为户部尚书,吴继善(江鼎镇)为礼部尚书,龚完敬为兵部尚书,李时英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京畿道御史为齐之奂。将大西军编为一百二十营,各营设总兵为统率。孙可望为平东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是大西军主力,中军王尚礼、前军白文选、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水军独立成军,以王复臣、王自羽为水军左、右都督。在成都进行军事管制,以王尚礼为提督御营,窦名旺为提督皇城都指挥,为了维持地方治安,大西政权还在各州县组织了地方武装,称为“里兵”。
    行政措施上大西政权铸造了大顺通宝,做工精巧,被许多人当作装饰品;出版了新的历书《通天历》;邀请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天学国师”等。张献忠还任命原雅州知州王国臣为茶马御史,与少数民族贸易,重视招抚少数民族。这些措施说明张献忠已经准备以四川为长久的根据地。
    虽然大西政权似乎已经稳固,但张献忠却连续犯了几个重大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导致大西政权的失败:
    第一,没有重视明军的残余势力,张献忠撤离重庆时没有部署多余的兵力防守,结果八月马乾就击败大西军守将刘廷举夺取了这一重镇,不久南明建立,任命王应熊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樊一蘅为兵部侍郎,总督川陕军务,在纳溪设立幕府。地主武装群起响应,如川东曾英、川南杨展、川西曹勋等,其他小股地主武装“拥众据城邑,保村落,驻山谷,拒险寨者不可胜数。”他们对大西官员“投之火,沉之水,或生剥其皮”“献忠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者,甚至有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数县官者”。而张献忠却忙于同李自成争夺川北,忽视了明军这一重大威胁。
    第二,忽视了生产,大西军虽然采取了如严格的保甲法稳定社会秩序,却没有采取得力措施恢复生产,而随着地主武装的崛起,大西的控制区域缩小“其威令慑服者,不过成都前后十遇县耳”。广大农民锝不到安全保障,纷纷外逃,如川西州县居民“逃散殆尽”,人民的外逃使得大西政权控制地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其恶果很快表现出来。
    第三,与群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前面已经说过,大西军能取得胜利是与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但张献忠建立政权后却脱离了群众,产生了天命思想和偏听谗臣的做法,这从他立“圣谕碑”及宠信汪兆龄可以看出来。
    第四,出现了滥杀行为,有人说张献忠最初无意杀戮,是在地主武装蜂起的情况下“欲以杀戮为威,而剿洗之兵四出矣”,但大西军在进攻地主武装盘踞的山寨时不分好歹,实行”除城尽剿“的政策,认为“ 凡居山野者俱叛逆,将悉行剿灭,城内者俱良民,乃免死”错杀了不少无辜。又如张献忠在成都开特科时,某些士子“杀监兵数百”“黑夜造反,震惊都城”。王尚礼立即“擒缚首逆一百五十九人正法”,按理说事情可以完了,但张献忠一怒之下,将剩下士子定性为“诸逆”并杀之,这都属于滥杀行为。这些行为带来很坏的影响,使得大西政权更加孤立和困难,如“成都百里外,耰锄白梃,皆与贼为难”。张献忠后来也有后悔的表现,可惜为时已晚。
    大顺三年,由于粮食的极度匮乏和各路敌人的围攻,张献忠决定退出四川,起初准备从水路下湖广,但遭到明军的堵截而失败,不得已从川北去陕西。但大西在川北的将领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已经投降了清军,带领清军进攻大西军,当大西军到达西充凤凰山时,有探兵报告发现清军踪迹,张献忠不信,自己带了很少的人马去打探情况,结果中箭而亡,年四十一。清军乘机猛攻,失去主帅的大西军人心涣散,被清军攻破营寨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一万二千二百余匹”,大西军溃退后形成了四将军掌权的局面,后来大西军为了获得南明的支持而废除了大西国号,大西政权遂成为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