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大唐名将韦皋:经略蜀地21年 击败吐蕃军队48万(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雨霁天池生意足,花间谁咏采莲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春暧鱼抛水面纶,晚晴鹭立波心玉。扣舷归载月黄昏,直至更深不假烛。 
    --唐·韦皋
    韦皋是中唐德宗时期的人物,他出生的时候就非常神奇。传说他出生满一个月的时候,家里摆宴席,请了很多高僧来为小宝宝祈福祝寿。有一个容貌丑陋的胡僧并没有受到邀请,也上门吃白食,结果受到冷遇。但是在韦皋的母亲叫乳母抱出婴儿、让群僧祝寿的时候,胡僧却对小宝宝说了一句:“别来无恙么?”说来也奇,小韦皋似乎听懂了胡僧的话一般,直对着他笑,大家于是都非常惊异。在韦皋母亲的一再追问之下,这个胡僧才说韦皋是诸葛武侯的转世,以后要庇护蜀地的。此后韦皋的发展果然如这个胡僧所言,可以说从出生时就被套上了一个神异的光环。
    出身少挽郎
    韦皋的家世不错,祖先在北周朝和隋朝都曾有过功勋,在当时而言他的家族算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的一员。唐代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大行,但是门阀等级制度依然有很深的根基。在家族的余荫下,韦皋没有像当时普通读书人那般皓首穷经地挤那座独木桥,而是顺利踏入了仕途,被任命为建陵挽郎。这个挽郎是个什么官职呢?说来有些晦气,就是给死人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相当于现代的职业哭丧人。当然虽说是哭丧的,能跟皇帝牵扯到一起身份便绝然不同。在中国古代,这种挽郎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入选的,首先必须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此外还得需要有良好的出身。当年南朝宋武帝驾崩之后选了一百二十个挽郎,号称均为“一时俊彦”。当帝王或宗室的灵车驾行在道路之上时,牵引灵车之人引吭高歌,其余挽郎分列于灵车两旁相和,歌声肃穆壮美,此情此景简直如同西方教堂少年音乐唱诗班般神圣。
    韦皋当的是建陵挽郎,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因此他初入仕途便是以肃宗皇帝哭丧人的身份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肃宗皇帝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君主,他在盛唐之时当的太子,安史之乱之时当上皇帝,才能平平,虽然靠着盛唐的底子将叛乱平息,却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隐患。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葬礼上替他抬棺哭丧的俊俏少年后来成长为一员难得的名将,竟会是帝国西南的擎天一柱。
    挽郎的甄选如此之严格,被选上的人自然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可以说立刻便有了国家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身份,当时被称为“选人”。治丧一结束,挽郎的档案材料便会马上由礼部移交吏部,转入分配工作和提拔当官的程序。换句话讲,被选上挽郎,就意味着能当官,这就是给皇帝“抬棺材”的好处。与科第或荐举相比,挽郎入仕的年龄非常之低。十八九岁就中进士在历史上罕闻,十三四岁选上挽郎的却不稀罕,因为挽郎的选拔对象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比如唐代的赠太洲刺史杨志诚,年仅十三,逢上唐太宗李世民逝世,被选为挽郎,治丧结束就被授予了潞王典签,也就是潞王府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从此就是吃俸禄的“国家干部”了。按这样的年资熬下去,只要不犯大错误,每三年一次考核,加阶提职一次,二十岁出头便可进五品以上的高干行列,这对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可谓是难以想象的鸿运。
    由于挽郎被选上以后得官容易,初任年岁既小,每次授官人数比选取进士还多。尤其挽郎的入选并非全看真才实学,家世、相貌、才情等均需要考虑,这自然引起靠科举得官者的不满。在他们眼里这都是属于歪门邪道,不是真本事。武则天当政时,就有人上疏称:“今贵戚子弟,例早求官。或龆龀之年,已腰银艾;或童卯之岁,已袭朱紫。千牛,辇脚之徒……少仕则废学,轻试则无才,于其一流,良可惜也(《通典》卷十七)。”所谓“辇脚之徒”,就指挽郎。为此,也有极少数想争气的官僚子弟,不愿意被人说是靠抬棺材起家,即使选上了挽郎,也宁肯放弃入仕机遇。如武则天的名相姚崇,本名元崇,就曾被选为亲王李弘的挽郎,事后却未去吏部注册,而是改名姚崇参加科举,一举得中。就好像被名牌大学内定保送之后死活不去,硬是要参加高考测试自己的真本事一样。
    不过像姚崇这种“戆大”毕竟很少,何况皇帝皇后或太子亲王“一脚去”的这种事,也不是经常能遇上的。因此,每有这类讣闻传出,去礼部报名争当挽郎的少年几乎都要“打破头”。毕竟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其群情踊跃之处甚至不会逊色于今日之人才市场。人一多当然免不了有递条子、打招呼、开后门一类的猫腻发生了。以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名垂后世的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就曾卷入过这种纠纷。开元年间,玄宗的弟弟祈王李业死了,官任礼部侍郎的贺知章正好负责挑选挽郎。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难得当上了“招生办主任”,那还不赶快把握机会?这位老兄趁机大收贿赂,有了钱这玩意掺杂其中,入选的人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时俊彦了。名单公布后,果然群情激奋,被淘汰的人都说不公,相约跑到礼部闹事,威胁说要揍这个姓贺的。要是平常老百姓被官员坑了,那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面吞。可是这帮竞选挽郎的个个家里都有来头,谁都不是好欺负的,当然不能简单地派兵丁衙役用暴力赶人。于是,吏员们只得把礼部大门紧闭,闹事者们进不去就围在衙门外高声叫骂,一旁不少看热闹的也跟着起哄。贺知章一看事情搞大了,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要说名诗人就是名诗人,这位仁兄在礼部的衙门围墙上端了个梯子爬上去,趴在墙头上叫:“诸君且散,见说宁王亦甚惨淡矣!”什么意思?就是:“各位先生暂且回家去,听说宁王(唐玄宗的大哥李宪)的情形也已经很危急了。”言下之意,这一次各位虽然未能选上,可是眼看就要为宁王治丧了,不是还有机会吗?结果人家想想也对,还真散去了。可是这位贺知章口中似乎命不久矣的宁王虽然当时身体不太好,但也熬了九年之后才去世,那些被骗回家的挽郎候选人明白上当之后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