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三国志[注: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原题:《曹操[注: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雷人语:赤壁之战[注: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我自己烧船!》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注: 简介 姓名:郭嘉 别名:奉孝 生辰:公元170年 民族:汉 忌日:公元207年 籍贯:颍川阳翟(河南禹州) 地区:河南 职业:司空军祭酒 他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引《括地志》曰:‘巴丘湖中有曹公洲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处。在巴陵[注: 巴陵为晋太康元年置,治所在今湖南岳阳。1913年改名岳阳县。-baling]南四十里’)。” 以上可证:巴丘湖,确曾发生悲壮一幕。曹操将乌林战后逃回的及留在原地的舰队,放火烧掉。从陆路退走。 陈寿[注: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三国志》的说法较符合历史事实,乌林一战、周军不可能烧尽北船,因为: 1.曹军[注: 曹军[安徽林警],曹军[教师],曹军[海门市委常委]]舰队舰船多。黄盖说:“寇众我寡”,当有千艘舰船,而烧船的手段单一。十艘引火船不可能 引发千艘以上舰船同时着火。 曹操烧的是余船 2.曹军舰队的列阵,不可能全烧: 黄盖曰:“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即曹军舰队必然是沿长江从东向西排成首尾相接的很长的“长蛇阵”。这样的阵形,烧头则其中及尾部必然离散,烧其中则头尾两段离开。当时曹军的舰船用的是刘表[注: 刘表(142-208年),东汉末军阀。少知名﹐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的旧船,舰船的锚具仍只是大棕索系矴石(石锚)(见《三国志·董袭[注: 董袭是三国时的东吴的一名将领,字元代,会稽馀姚人,官至偏将军。-dongxi]传》),并无铁索、铁锚,更谈不上用铁索铁环将全部舰船锁住。何况当时黄盖利用东南风、由南向北烧,直烧到北军岸边营寨。故只能将曹军舰队断为两截。 3.曹军舰队的顽抗,黄盖中箭落水。放火舰队中断指挥。 黄盖指挥先头舰队用“诈降计”使得十艘引火船可以闯入曹军舰队中间放火烧船,但火起后,黄盖中箭落水。《三国志·黄盖传》引《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周军舰队突然失去前敌指挥官,增加曹军舰队撤退的机会。不可能尽烧北船矣! 曹军舰队乌林中计被烧是事实,但不可能烧尽,当时正刮东南风,曹军舰队必顺风西撤回原水军基地巴丘湖。周瑜刘备联军舰队亦必跟踪而至,曹军无力再战,只好烧余下船只上岸从华容道撤走。《三国志·孙权传》说:“曹公烧其余船引退。”这是事实。曹操自吹“赤壁之战是他烧船自退”虽是事实,但烧的是劫后残舰,未免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