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揭密汉武帝时刺杀大将军案:李敢为何刺杀卫青?(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 
    “有刺客!”侍卫武士们奋勇跑去,惊讶地看到大将军卫青正和年轻的李敢扭打在一起。李敢手持利剑,卫青死死握住他的手,前胸有一处伤口在冒血。
    侍卫们愣了一会儿,赶紧七手八脚地把李敢拉住。几个侍卫夺下他的利器,其他人拉开他和卫青的距离,还有人在旁边好声相劝:“小爷,你这是为何啊?快快住手。”李敢挣扎着,骂不绝口:“我要杀死卫青!”卫青被众人扶坐下去后,指指李敢,欲言又止。
    这个行刺大将军的李敢是谁?侍卫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这个李敢可不是一般的刺客,而是当朝的关内侯、郎中令,还是刚刚死去的一代名将李广的儿子。李敢曾随父亲征战疆场,也曾随霍去病出击左贤王,力夺匈奴左贤王的鼓旗,斩首众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年纪轻轻就成了朝野中惹人瞩目的一号人物。侍卫们哪敢对他不客气啊?
    李敢出身清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刺杀大将军卫青呢?
    李敢行刺是为父亲李广报仇,他认定卫青害死了父亲。
    这一切还得从当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说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战役,倾全国之力希望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朝野上下对这次战役精心策划,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经过多次交手,匈奴早已不是西汉帝国的对手了,所以此战的胜算很大。
    李广对这次战役寄予了厚望,准确地说他把一生的抱负和追求都押在了这次战役上。
    每一个战士都希望建功立业,希望能封侯拜将。李广也一样。他威名很盛,资历很深,身经百战,却一直没有实现封侯的夙愿。李广有纵横疆场、杀敌封侯的能力。他出身将门世家,从小箭法出众,加上身高过人,有猿猴一样的长臂,是名武艺高超的善射武士。唐代诗人卢纶在《塞23 下曲》中形象地描绘了他的风采:“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公元前165年,匈奴大举侵扰边关,李广和堂弟李蔡参军杀敌。此后除了一度参加平定七国之乱外,李广一生都活跃在西汉与匈奴的战场上,大小近百战,杀敌无数。匈奴人敬畏地称呼李广为“飞将军”。但是李广对武艺过于自信,变得自负了。两军对垒时,李广要求自己射杀敌箭无虚发,常常是策马冲锋,不进入敌阵数十步距离之内不发弓,箭一离弦必有一个敌人应声倒地。李广的行为不免带有自我炫耀和逞强的意思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常常招致敌人的围追和同僚的非议。
    如果仅仅是喜欢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李广还不会得罪朝廷的衮衮诸公。问题是李广在政治上极不成熟,被朝廷许多高官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比如在贪腐成风、浑浑噩噩的官场中,李广洁身自好、励精图治。他平时爱兵如子,打仗时身先士卒,深得官兵的爱戴,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坚持与官兵一起吃大锅饭。李广一生担任高官四十多年,死时家无余财,都花在军队上了。又比如李广厌恶制度,信奉自由放任的管理思想。在军队管理上,李广很宽松,行军时不列队,驻扎时不设岗,平时基本不训练,不重视部队的补给和辎重,军队纪律也很差。而且对军队繁琐的文件和会议制度特别反感,在军队里一律简化文案。汉军士兵都喜欢归入李广的麾下,都愿意跟随李广死战。然而,李广这一套显然不对朝堂衮衮诸公的胃口。
    早在汉文帝十四年从军抗匈,李广就杀敌多人,因战功升为郎中,进入了皇帝的禁卫军。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射猎,格杀猛兽,勇力非凡。汉文帝慨叹:“李广可惜了,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祖时,封个万户侯都不成问题!”汉高祖刘邦是在乱世中厮杀起家的,汉文帝觉得李广能在乱世跟上了刘邦,肯定是开疆拓土的一代公侯名将。但是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等相对和平的时代,李广没有参加大战的机会,自然也就达不到西汉王朝封侯的标准--西汉王朝法律严格,规定必须建立多大功业或者杀敌多少人以上才能封侯。汉文帝死后,西汉进入了多事之秋。先是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然后是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对匈奴作战,李广终于获得了杀敌建功的机会。可惜,一次次封侯的良机从他的指缝中溜走。
    李广第一次和侯爵宝座擦肩而过是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与叛军主力激战,建立了赫赫战功,并在昌邑城下勇夺叛军帅旗立功显名。这一次李广完全达到了封侯的标准。战后他的许多同僚和战功比他低的人都封侯了,但李广却没有任何封赏。因为李广在斩获帅旗后私自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这个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坚守河南封地,阻击叛军,战功也很显赫。但是他是汉景帝皇位的最大竞争者,朝廷中有那么一股人撺掇着要立他为汉景帝的接班人。李广私自接受皇帝竞争者的将军印,他想做什么?要服从梁王的指挥了?李广政治幼稚就幼稚在这个地方,主动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去了,最后落了个有功不能赏的下场。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能犯的,即使只犯了一次你这辈子都完了。李广的错误没那么严重,但在整个汉景帝时期他升官封侯算是彻底没戏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