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库、石盔甲、彩俑再为秦军注释 秦兵马俑的出现,已使世人对我国古代军阵排布产生巨大震惊。 如今,伴着构筑有序、规模巨大的地下宫城军备库的出土,一副副盔甲的还原,一个个彩绘俑地展现,再一次向世人解说着秦代军备设施的完整、装备配备的精良、将士的勇猛和顽强。 馆长吴永琪介绍,地下宫城军备库这个陪葬坑,紧靠秦始皇陵,伴随大兵阵之后而设,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因为从已出土的地下兵阵情况看,从俑兵雕塑的形象设计,到俑阵的排列、指挥体系的设置,都是采用写实手法,即按当年行军作战的实际状况摆兵布阵。所以军备库陪葬坑,在兵马俑兵阵之后,尽在"兵家"情理之中。这说明在秦朝军队行军作战,已有了专门的"后勤"保障队伍,并且跟随其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伴随保障"体系。 陪葬坑出土的铠甲,主要由前后两片构成,前甲护胸,后甲护背,有的还配有护肩膀的披膊甲。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裙甲不仅多采用小甲片,而且甲片与甲片之间的间隙也比身甲要大得多。这一别出匠心的特殊设计,使裙甲上下翻动更加灵活,从而使勇士身着铠甲行军作战不受拘束。石质头盔顶部到侧片下端长度约为30厘米,直披肩膀,对颈部和肩部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使整个头盔显得更加完美。甲衣和头盔的设计,充分说明秦时我国的军队战服设计已十分先进,不仅注重了外观的美,更注重了实战的需要。 考古专家对出土的盔甲进行考证推测,当时盔甲均是披挂在成行成队、整齐排列的俑士或木架上,后因长期消蚀等天灾影响,支撑物被毁殆尽,使甲衣摊散坠落在黄土之中。根据这一考证:秦时我国军队的管理十分严谨,不仅队伍排列整齐分明,而且物资摆放也高度集中统一,井然有序。 彩绘俑,从衣着分析发现,其战袍多以粉绿色、朱红色、粉紫色为主,但其领口和袖口则常常施以粉红、粉紫、天蓝、白色等不同颜色,原因何在呢?秦陵考石队副队长刘占成认为:秦朝军队的军服很可能有统一和自备两大类,除外罩军服由军队统一发放外,内衣、中衣均为自备,所以各不相同。但又受当时颜料限制,造成颜色上的不一致。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我国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军队服装已十分注重了外表的统一。 从出土的文物看,兵马俑的质地与铠甲的质地完全不同,显然铠甲的石料加工工艺,比兵马俑的泥土烧制工艺要考究得多,精细得多。考古工作者由此推断,当时秦军军队有着严明的等级和待遇区分。 据史书文献记载:"秦朝军士勇猛强悍,冲锋陷阵,不戴头盔,飞跃奔跑,杀敌无数。"同时在秦陵兵马俑的整个俑阵中,个个俑兵都是头束发绾,均未戴头盔。但在秦陵近侧的陪葬坑中,却发现大量的石质头盔,这一有盔不戴的现象,为考古和军事研究工作者又留下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