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一下当时贵霜王国的北方边境——公元前128年,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曾经抵达月氏。当时月氏人的一大部分还居住在妫水河以北的索格底地区,不过,当时的月氏也已经逐渐将势力渗透到了妫水河以南的巴克特里亚地区。而后来月氏出现分裂,分裂为5大部落的时候,这5个主要的部落,都在巴克特里亚境内,并非在索格底地区,这说明当时的月氏人已经开始逐步的南下,并拓展自己的势力。而导致月氏人逐渐南下,并放弃其发家的索格底地区的主要原因,就是——康居。因此,现在又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月氏人放弃索格底,是因为妫水河以南的肥美的牧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康居的逐渐崛起,导致月氏人南下,放弃了妫水河以北的索格底地区。 月氏人虽然离开了索格底,但是对索格底地区的康居人仍然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月氏仍然能够保持对康居人的战略优势,或者说,就是臣服于月氏。这一点, 在丘就却即位的时候尤为明显。举例说明——公元84年,中国与康居发生了摩擦,中国派使臣出使月氏,请求月氏的帮助,月氏王出面斡旋,康居人居然立即退兵。至于几世纪之后,中国再次和康居发生了冲突,而那时的康居王,居然是一月氏人,这康居王牛B的不行。因此看来,当时的贵霜王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而当时的康居,显然是受到月氏人的控制。而贵霜最强盛的时候,不但控制了巴克特里压地区,还控制了中亚的广大地区,西北直接连接到了里海海滨。 其实,本贴虽然讲的是匈奴,但是更多的是立足整个中亚地区。从中亚的历史变迁,反衬匈奴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因此,可说是视角有少许的不同—— 而在南方,月氏的领土,本来限于兴都库什山山脉,但是丘就却即位之后,越过了兴都库什山,入侵并征服了高附(KABUL VALLEY),就是现在的喀布尔,并占领了现在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不久以后,月氏向东进入印度西北部,并且攻灭了罽宾王国,并吞了其国土。丘就却长寿,年过80才死,他的儿子阎膏珍即位之后,又征服了整个印度河流域,当时此处的中国的塞种人,本来是臣服于帕西安帝国的,现在全部被月氏人的贵霜帝国征服,阎膏珍在印度地区设立了一个镇守使,他自己则回到巴克特里亚地区。 贵霜王国的第三代帝王是加尼色加,他和前面两任国王虽然都是贵霜一族,但是相互之间没有直属的血缘关系。他在位的时候,月氏人,也就是贵霜王国继续向南方和东方扩张,并且占领了恒河流域。于是整个印度的北部,全部被贵霜帝国占领。加尼色加可能也喜欢印度这个地方,也可能是喜欢印度的美女,他每年来玩一次。后来,他逐渐把王国的政治中心安在了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乾陀罗,因此,中国的历史书上也就把加尼色加的贵霜王国,称为乾陀罗帝国。而乾陀罗帝国的文化与艺术,也因此经由印度逐渐传遍了亚洲各国…… 据说,加尼色加不仅武功高强,而且爱好文学,属于文武双全的君王。因此他的首都乾陀罗就成了一个文化艺术的中心。而且他还很尊重宗教信仰。当时印度北部的佛教信徒看加尼色加,就好比是当时欧洲的基督徒看君士坦丁大帝一样,十分的尊重。而当时的印度,因为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种族混杂,部落众多,历史观念单薄。因此,当时关于这段历史,往往被记录在佛教徒的典籍中,有关的雕塑与钱币,也是被佛教徒流通使用和流传。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加尼色加的记载,也是通过佛教典籍中加以整理和记录。最早也是见诸于佛经中。而佛教是公元1世纪之后逐渐传入中国,因此,西方学者分析,加尼色加在位的时间,应该在公元1世纪的晚期。 至于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当时中国信奉本土宗教——道教。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是经由贵霜王国经中亚地区逐渐的传入。由于贵霜王国临近的高附地区,此时仍然接受希腊人的统治,因此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的佛教与贵霜的佛教逐渐有了些微的差别。其中尤其以贵霜的雕塑、佛像显露的差异为巨。这个问题,有时间我再展开,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三战》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这是匈奴与汉王朝之间第三次重要的战争时期。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喀什加里亚的霸权,先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混战,主要包括三次重要的战争。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自从匈奴分裂为南北之后,东汉除积极支持南匈奴外,还积极鼓动当时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两大部落——乌桓和鲜卑,进攻蒙古利亚的东部地区,以进一步削弱北匈奴的实力。初期阶段,北匈奴对当时的东汉王朝还是很恭顺的,但是到了公元61年,当北匈奴完全取得了对喀什加里亚的控制权后,态度逐渐强硬。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当时的匈奴威胁喀什加里亚各国进攻汉朝河西诸郡,以至“城门昼闭”。 此时,对待匈奴谨慎保守的汉光武帝已经死了。他儿子即位,是为明帝。而此时,也正是佛教传入的时期,当时佛教信徒到达中国,必须经过中亚的西域地区前往。而此时喀什加里亚前往中国汉朝的商队,也经常受到匈奴人的袭扰,或许因为此,刺激了明帝决定对中亚的喀什加里亚地区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