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福建珍稀剧种“寿宁北路戏”的百年浮沉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图为寿宁北路戏。 缪福森 摄
    中新网宁德8月2日电 (吕巧琴 叶茂)古韵袅袅,古音缭绕。台上人且歌且舞、兼文兼武,台下八方听客倾心聆听,掌声如潮。在福建寿宁县,中国现存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的稀有地方剧种之一的寿宁北路戏,不时在这里上演。
    历史源流:福建乱弹与民间戏曲的融合
    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声腔剧种之一,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
    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
    在数百年的演出活动中,北路戏总结出一套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不管什么脚色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推动剧情进展。
    业内人士称,这种对形体动作的强化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与唱腔紧密结合在一起,唱与做高度和谐,形成许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百年浮沉:闽东首个国宝级文化遗产
    作为福建有影响的珍稀剧种之一,北路戏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2006年6月,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闽东第一个国宝级文化遗产。
    在这张名片的背后,北路戏却是有着一段百年浮沉的故事。据介绍,道光、咸丰年间是北路戏的全盛时期;清末,北路戏又有“北路一”、“北路二”、“北路碎”之分,最多时班社达百余家。
    上世纪60年代,北路戏剧团的艺术创作更是达到一个高峰。1964年,剧团以少年英雄张高谦为素才,创作演出了《张高谦》一剧参加福建省第三届戏曲现代戏会演,红遍八闽大地,并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戏曲界、文化界最热门的话题。
    然而,在整个戏剧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1977年重新恢复的北路戏剧团不复当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寿宁北路戏剧团开始完全沉寂,大部分演员和学员陆续转岗、下海经商或到外地剧团谋生,盛极一时的北路戏濒于消亡。
    谈起北路戏百年兴衰变革,北路戏传承人之一、北路戏剧团团长缪清奇感慨万千。其称,上世纪60年代,北路戏还深受民众欢迎,但凡民俗节庆,邀请剧团演出助兴成为地方特色的习俗。
    春暖花开:有人坚守,北路戏就不会消失
    在寿宁北路戏剧团沉寂期间,却有着8人一直坚守着。这其中,就包括于上世纪80年代进团的林爱月与缪清奇夫妻。他们相信,只要有人坚守,北路戏就不会消失。
    而他们的坚守,也等来了春暖花开。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寿宁县对北路戏的传承与保护日益重视,专门成立了寿宁县北路戏传承保护中心,对留住年轻的演员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寿宁县北路戏剧团也在寿宁职业中专开设北路戏艺术表演班,以培养北路戏后备人才。2009年-2010年,30多名学员进入寿宁职专学习北路戏表演。剧团每年得到政府35万元拨款用于学员培养、发放聘用教师工资等。
    据介绍,这是时隔近30年后,北路戏剧团又一次招收新学员。2012年,学员们陆续从职专毕业,并进入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开始了演员的职业生涯。
    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北路戏剧团再显生机勃勃。每每搭台唱戏,层层叠叠的长衣厚衫、厚重的妆容、头顶繁琐的饰物,以及旋律优美的唱腔,仿佛带人穿越时空,回到古老的戏曲里,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所演人物的爱恨嗔痴。
    政府助力传承与保护,古老的北路戏也在推陈出新唱“廉戏”,融入冯梦龙等廉政题材,说唱间颂扬先进、鞭挞腐恶、扬清激浊,弘扬廉政文化,使得这古老稀有剧种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繁荣。
    “寿宁红土清风、梦龙文化成了北路廉戏素材的天然土壤,廉政文化题材给北路戏注入新鲜的血液,扩展了发展道路,成为长盛不衰的创作主题之一。”缪清奇说。
    目前,当地政府鼓励剧团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编排出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剧目,以创新观念面向市场。北路戏这一古老剧种焕发生机,将更受民众喜爱。(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