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戏剧种。由巫师还傩愿的酬神歌舞发展而成,遍布全省,汉、土家、苗、瑶、侗等族均有其演唱活动。各地有师道戏、傩愿戏、老君戏、姜女儿戏等多种称谓,又统称傩戏。清康熙年间即有大本戏《孟姜女》演唱的记载,同治年间,逐步脱离酬神的傩坛,登上高台演出。剧目有傩坛正戏、傩堂小戏、大本戏3类,而以在还傩法事程序中演唱的傩坛正戏为多。 傩堂戏情调古老,声近土俗,音乐粗犷,多清唱伴和它。演员仍戴各色面具,保留了浓郁的宗教色彩,面具多者36面,少者有5面,木质雕缕,神态各异。大本戏除《孟姜女》外,还有《龙王女》、《庞氏女》(湘西、湘北),合称“三女戏”,另有《桃源洞》(湘南)等。声腔多来自巫师腔和各地的民间歌曲,除辰河流域有唢呐帮腔外,一般是“一启众和,锣鼓帮腔”。 傩堂戏还有一种独特的表演叫“傲拜”,其中有一段互相说理的对唱,唱词由演员即兴创作,要求落句对韵,内容衔接并有变化。这就形成两个演员赛嗓子、赛表演,赛口头文学素养的竞艺场面。如果碰上相当的对手,一连可“傲”上几个小时,形式生动活泼。 傩堂戏表演多与酬神法事有关的动作,如按诀、玩师刀、踩八卦以及武法事特技等。清末,各地傩戏曾与花鼓戏、阳戏、地方大戏(如常德汉戏)共班演出,迄今无专业剧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