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原生态民俗 随着年代的变革,供奉喜利妈妈的锡伯人家在逐渐减少,吴家能将几百年的喜利妈妈传下来,功劳最大是吴吉山的母亲佟庆珍,吴吉山的父亲是长子,佟庆珍生了第一个儿子(吴吉山的大哥)后,家里正式立喜利妈妈,后吴吉山的父亲早逝,佟庆珍一直精心保存着喜利妈妈。“文革”期间,村里很多人家的“喜利妈妈”被毁掉了,佟庆珍将自家的喜利妈妈藏在草房棚里得以保存下来。 吴吉山兄弟五人成家后,于1989年1月12日(农历腊月十六)按照母亲留下的喜利妈妈仿制,兄弟几家各自供奉,而母亲去世后子孙不能保留旧的喜利妈妈,要将其挂在村西北方向一棵榆树的树枝上。吴氏家族的喜利妈妈不但完全传承了其祖辈留下的风格,而且在2000年跨入新世纪之时,还增添了用100块布缝制的百布旗和一个红色宝葫芦,用于祈福族人一生平安。 记者看到,由于传承时代久远,吴家的“喜利妈妈”已经能绕着房屋几个来回,吴吉山指着离绳索末端一米处的一个小弓箭说:“从这开始就是我们哥几个这代人,这个弓箭代表我大哥。”隔了几个物件后又有一个小弓箭,“这是我有儿子后立的,再往后的小弓箭就是我孙子。”吴吉山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请立喜利妈妈,必须是三代同堂抱了孙子的才有资格请立。”吴吉山说,“一个家族的喜利妈妈开始可能是一样,但随着传承的辈数增加,不同后人的喜利妈妈就变得不同了,因为家庭成员和发生的事件会不同。” 锡伯族喜利妈妈祭祀民俗活动,主要包括农历腊月十六喜利妈妈生日的庆典、除夕敬祭喜利妈妈和农历二月初二喜利妈妈归位等仪式。祭祀所杀猪除用于供奉外,都用于送给宴请亲朋好友,绝不能用来卖钱。2009年腊月十六,吴吉山带领着族人身着锡伯族传统节日服装,杀猪领牲全程祭祀喜利妈妈的生日,被市、区文化部门进行了采录。祭祀仪式以家族为单位,长幼有序,其乐融融,吴吉山说,有了喜利妈妈,就能保佑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更吸引人的还是喜利妈妈生日宴,主菜是酸菜猪肉血肠,还有骨头肉、汆白肉等,非常有特色,主要的菜都是出自祭祀所杀的这头猪,而且所有的菜都不能用油,烹饪手法上只是烀、炖,绝不能炒、蒸(可以蘸蒜酱、韭菜花),保存了锡伯族先民游牧生活的原生态特色。 目前,村里能做会做喜利妈妈、知道整个敬祭过程的老人已不多,为了发扬、保护喜利妈妈,各级保护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2007年,锡伯族喜利妈妈被沈阳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吴吉山对本民族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满热情,积极投身于“喜利妈妈”的宣传活动中,而吴吉山的子女也很重视“喜利妈妈”的传承学习,打算把喜利妈妈一直在吴家传下去。 沈阳晚报记者 陈馥 孙海/摄影、翻拍 采访后记 走出吴吉山家,我不禁也在想:如果我们家也立“喜利妈妈”,索绳之上应该挂哪些东西呢?我的父辈又都可以挂什么? “喜利妈妈”不仅是民俗,更是一个族群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的仪式空间,它是锡伯族人进行族群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凭借,同时,每一次仪式过程都促进了族群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团结。 其实,每个家族都应该有这样一种物件,记录每代人的大事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