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冯骥才】绵山彩塑记(10)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民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绵山造像体现着山西明代彩塑的诸多优秀的特征: 
    首先是造型能力高超。
    现存的数百尊造像中,佛、道、儒和民间信仰全有。各种佛祖、神仙、天王、金刚、侍者、比丘、供养人以及民间偶像和地方神甚众。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神佛造像中,佛是定型的,不能个性化,很难赋予想象。但那些由中国人再创造的菩萨与罗汉、神佛世界中各种没名没姓的侍者、来自现实中的供养人,则是彩塑艺人们恣意发挥想象和创造才能的广阔天地。
    ”,所以彩塑艺人都是雕塑与绘画的全才,是极具艺术才华的人。   明代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尽管明代造像已呈现程式化迹象,但由于山西塑手才高艺湛,富于创造,依然留下了像灵石资寿寺、平遥双林寺和新绛福寿寺以及绵山诸寺观这样大量的中华造像的瑰宝。   绵山造像体现着山西明代彩塑的诸多优秀的特征:   首先是造型能力高超。   现存的数百尊造像中,佛、道、儒和民间信仰全有。各种佛祖、神仙、天王、金刚、侍者、比丘、供养人以及民间偶像和地方神甚众。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神佛造像中,佛是定型的,不能个性化,很难赋予想象。但那些由中国人再创造的菩萨与罗汉、神佛世界中各种没名没姓的侍者、来自现实中的供养人,则是彩塑艺人们恣意发挥想象和创造才能的广阔天地。   比如现藏大罗宫的几尊侍者像,其造型能力之高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一尊侍者左臂挟簿册,右手执笔,凝神注目前方,似在待命,略带稚气和腼腆的脸上显出聪明的天性,叫人一望而知;另一尊侍者双手托着画轴,亦准备着听命而动,一副俯首帖耳、十分驯顺又乖巧的模样,这样的人似乎在生活中见过;再一尊侍者仿佛级别略高,一手背后,一手在“指手划脚”,板着脸儿,挺着胸脯,肚皮微凸有些“发福”,显得矜持又傲慢,浅薄之态,惟妙惟肖;还有一尊侍者为坐像,身着朱袍,手执书卷,地位显然更高,儒雅平和,颇显出修养和文气。性格塑造是雕塑艺术中最难的创作层面。单这几尊侍者像便可让我们领略到明代晋中彩塑艺人非凡的造型水准了。   绵山造像的另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真切的质感与量感。衣服的柔软,铠甲的坚硬,皮肉的光滑与弹性。不同部位皮肤和肌肉的质感也决不相同。嘴巴的丰软,鼻翼的柔韧,耳朵的劲挺,手指的灵巧,全都似乎可以触到。连皮肤下又圆又硬的脑壳和衣服里各个部位的肢体,也能清晰地感觉到。雕塑的量感也很重要,又难于体现。若把图集中的那些金刚力士和众仙女们比一比,其量感就鲜明地体现出来。前者骨重肌沉,力大无穷;后者骨小身轻,飘飘欲仙。量感和质感都要服从雕塑对象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到绵山雕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再一个特点,是有很强的气质感。   中国古典雕塑与西方古典雕塑的最大不同,是前者重于“神”的表 
    比如现藏大罗宫的几尊侍者像,其造型能力之高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一尊侍者左臂挟簿册,右手执笔,凝神注目前方,似在待命,略带稚气和腼腆的脸上显出聪明的天性,叫人一望而知;另一尊侍者双手托着画轴,亦准备着听命而动,一副俯首帖耳、十分驯顺又乖巧的模样,这样的人似乎在生活中见过;再一尊侍者仿佛级别略高,一手背后,一手在“指手划脚”,板着脸儿,挺着胸脯,肚皮微凸有些“发福”,显得矜持又傲慢,浅薄之态,惟妙惟肖;还有一尊侍者为坐像,身着朱袍,手执书卷,地位显然更高,儒雅平和,颇显出修养和文气。性格塑造是雕塑艺术中最难的创作层面。单这几尊侍者像便可让我们领略到明代晋中彩塑艺人非凡的造型水准了。
    绵山造像的另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真切的质感与量感。衣服的柔软,铠甲的坚硬,皮肉的光滑与弹性。不同部位皮肤和肌肉的质感也决不相同。嘴巴的丰软,鼻翼的柔韧,耳朵的劲挺,手指的灵巧,全都似乎可以触到。连皮肤下又圆又硬的脑壳和衣服里各个部位的肢体,也能清晰地感觉到。雕塑的量感也很重要,又难于体现。若把图集中的那些金刚力士和众仙女们比一比,其量感就鲜明地体现出来。前者骨重肌沉,力大无穷;后者骨小身轻,飘飘欲仙。量感和质感都要服从雕塑对象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到绵山雕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再一个特点,是有很强的气质感。
    中国古典雕塑与西方古典雕塑的最大不同,是前者重于“神”的表达,后者重于“形”的体现。在中国人看来,肉眼看到的东西无需再现。特别是汉代以来,雕塑的主要对象是想象世界中的神佛而非现实人物,对神佛的“神”的表达则是中国雕塑的终极目标。虽然由于宗教的世俗化,写实手法被普遍应用,但中国雕塑始终没有放弃对“神”的表达。“神”,既指不同神佛各不相同的神采和神气,更是神佛特有的气质,也就是在其共有的博大威严和至高无上的神佛气质中表现出诸神彼此不同的个性气质。气质是最难表达的,气质是精神而非物质的,是内在而非外在的,它来自艺人的内心体验而非纯技术。比如绵山古庙白云庵中的观音像,手法简朴,很少雕饰,但具有一种深切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质朴可近的面孔中含着慈悲,似在倾听信男信女的祈祷,给人亲切可信的感受。另一尊原址永宁庵的仙女,在行走中扭转身来,好似听到世间疾苦。闭目凝神,倾心关注,双手的动作表达她此刻的心情。身形轻巧又不失神仙的庄重;又动又静的姿态,宛如天上一朵彩色的云。如此具有神灵气质的造像,在清代雕塑中就很少能看到了。
    在上述的绵山造像艺术特征的背景下,还有一些精品特别值得注意。
    达,后者重于“形”的体现。在中国人看来,肉眼看到的东西无需再现。特别是汉代以来,雕塑的主要对象是想象世界中的神佛而非现实人物,对神佛的“神”的表达则是中国雕塑的终极目标。虽然由于宗教的世俗化,写实手法被普遍应用,但中国雕塑始终没有放弃对“神”的表达。“神”,既指不同神佛各不相同的神采和神气,更是神佛特有的气质,也就是在其共有的博大威严和至高无上的神佛气质中表现出诸神彼此不同的个性气质。气质是最难表达的,气质是精神而非物质的,是内在而非外在的,它来自艺人的内心体验而非纯技术。比如绵山古庙白云庵中的观音像,手法简朴,很少雕饰,但具有一种深切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质朴可近的面孔中含着慈悲,似在倾听信男信女的祈祷,给人亲切可信的感受。另一尊原址永宁庵的仙女,在行走中扭转身来,好似听到世间疾苦。闭目凝神,倾心关注,双手的动作表达她此刻的心情。身形轻巧又不失神仙的庄重;又动又静的姿态,宛如天上一朵彩色的云。如此具有神灵气质的造像,在清代雕塑中就很少能看到了。   在上述的绵山造像艺术特征的背景下,还有一些精品特别值得注意。 《侍者》通高1.0m 明代 彩塑原址李姑岩 大罗宫众妙堂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