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用口技换钱的一种玩艺,北京土语又名为平地抠饼的玩艺儿。早年北京讲究明相声、暗相声,单春、双春。明相声者,如《八扇屏》《出灯谜》《对对联》《说绕口令》。暗相声者,是用帏模趣盖,一人入内能学多人声音。所学者如《五子闹学》,能学出五;六人之语音。又如《阁家欢乐》,能学出男女老幼小孩之音。再如《醉鬼扫家》,夫妻吵嘴,皆能形容,惟妙惟肖,更有推水车、轧狗、遇叫驴等艺。一人能学种种声音,最好者为鸡叫、狗咬、小孩哭,听者皆当捧腹大笑。以上之明暗两种,五十年前,以人人乐、百鸟张为最擅长。双春者,为对口相声;单春者,为一人说笑语之单口相声。演单口相声者,在三十年前有万人迷,天桥土地上有花狗熊。后来合演双春者,仅有高玉峰、谢芮芝、陈子贞、广阔泉、焦德海与张寿臣。其说双春之旧规矩,讲究说、学、逗、唱四字,说是说诗句,学为各方口音,逗为互相对骂,唱为学伶人之声调。而目下之说相声者,已多不会学唱两门,仅能在说逗上敷衍,考相声即《西汉书》韦昭所说的:象人,今之假面也。又宋周密《武林旧事》,亦载有乔宅眷、乔象生等名目。陈畅《乐书》中也有“象人之戏,始于周于偃师,而百戏之作,见于后汉”之语。是象人象生之名,早巳见于记载矣,不过有把它叫作相生和像声的,亦只字面上的不同。 相声《巧对春联》词: 甲 辛苦先生。 乙 哦,你辛苦。 甲 你瞧不出我来吧。 乙 您恕我眼拙,瞧不出你是干什么的。 甲 我是学生。 乙 哟,你长的这么苦累脑袋,还是学生哪。 甲 你别瞧不起我。 乙 不敢。 甲 满腹珠玑,口似悬河,扫数群羊,问一答十,走马观碑。 乙 你要说别的我不知道,这走马观碑,我可知道。 甲 怎么样。 乙 在列国有一个苏季子,他老先生能够走马观碑。 甲 他是骑着马观碑呀?我问你,是马快呀,是电车快? 乙 那一定是电车快。 甲 我坐电车观碑。 乙 这是多早晚? 甲 这话昨天: 乙 在哪儿呀? 甲 打天桥直奔正阳门。 乙 噢。 甲 电车放的挺快,一抬头,写的什么,我把它念下来。 乙 这碑在哪儿? 甲 前门楼子上。 乙 这碑写的什么呀? 甲 打倒帝国主义。 乙 你别挨骂啦,那几个字,二尺多高。谁都瞧得见。 甲 那不叫碑吗? 乙 所说的碑,是石碑,字核桃大小,好几千字,马要放欢了,一过,要把它全念下来,一宇不差。 甲 那你还找苏季子去罢。 乙 你怎样? 甲 我连记数也记不下来。 乙 那你说它干什么。 甲 对答如流,我不让你。 乙 这么说,你能对对子。 甲 嗻。 乙 对对子可有规矩。 甲 晓得。 乙 讲的一三五不论。 甲 二四六分清。 乙 佳人配才子。 甲 土木对山林。 乙 雷阴阴,雾蒙蒙。 甲 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乙 这么说,你行? 甲 是呀。 乙 我说上联,你能给我配下联吗? 甲 五分钟之内,准有下联。 乙 噢,我先试探试探你。 甲 可以,可以。 乙 我说俩字。 甲 我也对俩字。 乙 笔筒。 甲 剑囊。 乙 我这笔筒是文的。 甲 剑囊是武的。 乙 噢,我马牙枣。 甲 我对羊角葱。 乙 三座塔前三座塔。塔、塔、塔、塔。 甲 五台山后有五台。台、台、台、台。 乙 北燕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甲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 噢,我南柳巷,北柳巷,南北柳巷,无柳巷。 甲 我对东安门,西安门,东西安门,没安门。 乙 你这是什么呀,别挨骂了。 相声《讥讽假斯文》词(穷不怕原词): 自从贴了告示以后,南来北往,男女老幼,土农工商,都来围看。可是这些人中有认识字的,也有不认识字的。那认识字的,固然得心应手,从眼入口,从口入心,句句明白,字字清楚。那不认识字的,也要假充认识,他便买一个烧饼,一边咬着吃,一边嘴里动,仿佛在那里呜呜嚅嚅的念着。可巧又有一个不认识字的,问他道,这是什么?他一时回答不出,忘了自己,便冲口说道,这是烧饼。那人听了不解,又问道,你数的是什么?他说那是芝麻。那人急道,我问的是那黑的红的是什么?他说你问那黑的红的呀,黑的是糊了的芝麻,红的是豆沙馅子的记号啊。 相声《拆字》(穷不怕原词): 一,有土也为增,无土也为曾,去了增边土,添人变为僧。 二,有木也为桥,无木也为乔,去了桥边木,添女变成娇。 三,有口也为和,无口也为禾,去了和边口,添斗变为科。 四,有水也为清,无水也为青,去了清边水,添米变为精。 五,一大变为天,文殊问普贤,寿星哪里去,跨鹤上西天。 六,二木念个林,戴宗问智深,武松哪里去,拳打快活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