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行一直都有歇夏传统,因早期没有空调,剧场闷热,对观剧和演出都很不方便。然而,近年来沪上各个戏曲院团在暑期的“小动作”越来越多,歇夏传统渐有不复存在的趋势,今年京昆两院团更是推出大规模演出及集训,令戏迷拍手称快。 青年演员回炉练基本功 由于前两年的试行效果不错,今年上京正式拉开了大规模夏季集训演出的大幕。“对于夏季集训,我们是有系统的想法的。 ”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说,“在我们的五年计划中,青年演员将经历起跑、跨越、接力、冲刺、决胜五个阶段,加强唱念、身段、表演、角色把握的综合能力,提高武戏演员程式动作的规范性和节奏感,攻克把子功、荡子等薄弱环节,希望能优中选优,收获金字塔顶的人才。 ” 无独有偶,上海昆剧团也正关起大门埋头苦练。集训除了演员和乐队,还增添了舞美、创研部及演出科的工作内容。“夏季集训不仅为了夯实基本功,更是全团内部调整和建设的好时机。”上海昆剧团副团长梁宏钧说。 为下半年演出挖掘剧目 比起以往松散的夏季,如今的戏曲院团铆上了劲。上京的集训请来了全国十几位京剧专家进行指点,而上昆还出动了九位“大熊猫”手把手地指点后辈,姚公白、顾兆林、罗怀臻等还专门开设了美学及戏剧理论讲座。 翻开上昆今夏的集训内容,剧目内容格外引人眼球:《密誓》《藏舟》《八仙过海》《芦花荡》都是青年演员从没学过的戏,《洪母骂畴》《评话》《收关胜》《议剑献剑》则至少有20年没有出现在舞台上。“传承剧目对昆曲至关重要,青年演员擅演不多,因此更要趁演出淡季学习,除了挖掘传统剧目,创研部今夏还做了《吴汉杀妻》和《夜思》两出新编剧目。 ”梁宏钧说。中秋佳节,这些夏季集训的成果就将与观众见面:13日晚在兰心大剧院,将上演《石峰山》《藏舟》等,14日将上演《界牌关》《夜思》等。新编历史剧《龙凤衫》也将于今明两晚在海事大学献演。 市场红火更显积累不够 说起歇夏传统被打破的近况,有戏曲人感叹,这也是戏曲市场繁荣的大环境所致。“上世纪90年代,排练场和剧场的硬件条件都好了,可是业态萎靡,就算夏季演出也不会有人看,大家干脆就懒懒散散。 ” 然而,如今情况倒了过来,观众纷纷走进剧院,却开始埋怨角儿不够大,戏不够多,沪剧、评弹、淮剧等剧种也纷纷招生,应对此种不足。京昆两团积极进行夏季集训,背后也正是有这样的尴尬。上京在老生、青衣等主要行当的角儿只能数出一两个,而院内一帮青年演员却也未成气候,人才培养成了当务之急。上昆方面曾有过在小剧场放老一辈名家戏曲电影的想法,转而打消念头,就是因为青年演员会戏太少,担心观众奔电影而去,却空了剧场……因此,与其说是市场大好让戏曲院团鼓起干劲,更不如说是严峻的现实让整个行业不得不居安思危,开始一点点捡回早先丢掉的中国戏曲的深厚积累。(记者 李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