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乡音 在时尚圈里先走红 《老老嬷》的歌词、谱曲和演唱者,是张广天一人所为。 这首歌采用了汤溪民歌的曲调,原来的歌词讲的是孝道,张广天在重新创作中,把词改为表现爱情。最初,他把这首歌推荐给北京时尚圈、文艺圈的人听,他们都很喜欢。 现居北京的张广天是我国知名的话剧导演、编剧、音乐家。2000年,由他导演的戏剧《切·格瓦拉》曾经一度成为知识界、思想界的风标。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张广天的外婆家就是在婺城区汤溪镇的东夏村。 最近,张广天到上海为世博会大型人文纪录电影《外滩》配乐,趁着这个机会,张广天顺道回到汤溪东夏村舅舅家小住了几天。村里的男女老少围在一起听他唱《老老嬷》,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老老嬷》确实奇妙,我根本没想到古老的汤溪话可以唱出这么好听的歌来。”已经74岁的退休教师杜宝堂说,《老老嬷》改变了他对汤溪话的看法。 “《老老嬷》的歌词是两年前写的”。张广天说:“我母亲是汤溪人,汤溪就是我的故乡,汤溪话就是我的母语。”张广天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是听着外婆的民歌长大的,外婆一唱可以连续几个小时。 张广天这些年走南闯北,听过很多方言歌曲。早就有录制汤溪民歌的想法。在创作《老老嬷》之前,他还深入到汤溪、塔石山区搜集过许多汤溪的山歌、民歌。今年初,张广天又给这首歌谱了曲并进行了录制。希望用这首歌让更多的人了解汤溪,只是张广天的一个目标,他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分享这古越国的乡音。 惊艳四座 老外也迷恋这乡土老调 在《老老嬷》这首歌的歌词后记中,张广天像诗人一样深情地描述心中的汤溪: “美丽的汤溪,枫树摇曳,橘林成行。五彩的萤石矿脉暴露在地表,与红男绿女交相辉映,构成一派旖旎的南国气象;雨天里,穿蓑戴笠的农夫与你擦肩而过,带给你浓郁的稻田气息;霞光淡出的黄昏,柴香四溢的炊烟与山峦野云相搏,漂浮起一层雾纱,笼罩着大小不一的碧洗湖泊;清冽的溪泉穿街过巷,妇女与孩童急呼缓应;蛙鸣蝉噪的长夜,如霜的孤月逼视一床清梦,而空旷的晒谷场上,晚归的帮工借酒放歌……” 在张广天的眼里,汤溪是八百里江南的最后一站。 “这种感觉在高速上开车,感受特别深。从江苏一直到浙江,一路繁华,可一过汤溪,就冷清了许多。这里是一个结合点,北方的精神和南方的精神在这里融合,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民风。” 张广天说:“汤溪话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我经常在国外演出,有时候也在西方的大学讲学,当那里的学生问到我关于当代中国戏剧和音乐的问题时,我总感觉苍白,而每当我唱出乡音并说到我们的民间故事时,往往惊艳四座。《老老嬷》这样的民歌,它才是最具国际性的。” 今年6月10日,曹志耘教授在网上听了《老老嬷》后,觉得“这首歌旋律优美,演唱动听,意境深远。”他跟帖把歌声中的汤溪话逐字翻译成了普通话,还加了注释。 曹志耘教授说,汤溪话这种很古老的地理语言,很有研究价值。目前在全国使用汤溪方言的大约20万人左右,而且发音也有所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