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燕赵文化的性灵(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华夏经纬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感受民间艺术馨香
    河北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刘桂荣
    河北民间艺术历史绵长、文化醇厚,但是,长期以来,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理论探究、实践开掘、现代意义的观照还显得薄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实现。在这种境域下,由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文会教授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历史文化的视域是这套丛书贯穿始终的思维理路。追溯河北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寻觅其生成的母体和源头,旨在掘发民间艺术的文化本原,凸显其文化滋养下的艺术生命并彰显其民族精神。民俗文化被看作为一种基源性的存在,是河北民间艺术生成的根基和沃土。比如“民俗生活的艺术画廊”的武强年画、“乡间飘逸的‘诗人’”创作出来的剪纸以及磁州窑、定窑的陶瓷、曲阳的石雕等民间艺术,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人们的生活情趣、审美心理、生命的感悟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播撒出来。在对宗教文化的解读中,将佛教、道教以及民间神话传说等和民间艺术的发展、艺术风格的特征、审美心理、思想蕴含结合起来,使读者从更深广的意味上理解民间艺术,而不是停留在视觉感受上。
    艺术生态的视角显示了这套丛书解读河北民间艺术的独到性。这种艺术生态观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以一种整体的视阈俯瞰河北民间艺术,对其进行整体的观照,而不是单纯的强化每一点,从而以一种良性的、和谐的、共生的生态观来面对民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二是在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纵览中,将民间艺术与哲学理念、美学观点、宗教文化、民俗生活及神化故事结合起来,不是就艺术而谈艺术。这样的思维理路就将民间艺术的生存放在一个共生的社会文化境域中,体现出一种大的人文生态理念;三是在对每一种艺术形式的解读中,涵融进其他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生态的视野中进行阐释。例如,武强年画同戏曲艺术的文化渊源的探究;剪纸艺术同绘画、戏曲以及现代的动画设计的结合;磁州窑造型艺术则将元杂剧、风俗画、茶文化等含纳进来;皮影艺术中将剪纸、建筑雕花、陶瓷绘画、民歌俚曲、戏曲文学等融会进来。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艺术生态的思想视域。
    艺术伦理观、教育观的进入同样是这套丛书引以关注的理论点。在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生成、创作、题材以及艺术的功能的探究中,河北民间艺术的伦理价值和人文教育的意义得到充分的强调。例如,唐山皮影艺术被作者称为“通俗的人文历史讲义”,具有塑造人生观及安身立命之意义;武强年画的作者认为,年画传承着历史人文的理念,营建着人们的道德信仰,在情感的抒发和传播中构建和美的社会;曲阳石雕艺术的作者杨文会将人文理念涵纳于石雕艺术的文化阐释中;如此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丛书的作者并没有生硬的讲授河北民间艺术的这种道德的教化功能,而是将这种艺术的“善”作为一种阐释的视角融纳进民间艺术的自身之中,使读者在了解相关的知识、在品味艺术作品甚至是在了解艺术的制作中来感受到这种伦理价值的力量,体会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生命伦理的意味。
    燕赵之地的“文化植被”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孙健君
    河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燕赵大地人杰地灵,拥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唐山的皮影,武强的年画,玉田的泥人,蔚县的剪纸,曲阳的石雕,定窑和磁州窑的瓷器,衡水内画,白洋淀纬编画,著名的古建筑以及传统的地方戏曲,都体现出较强的地方色彩和异常鲜明的艺术魅力。
    杨文会先生任主编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收集和积累相关的作品和资料,理论研究结合艺术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经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从书》收录了河北地区极为重要的部分民间艺术的研究项目,为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河北的民间艺术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
    在《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的研究》一书中,作者郄建业从民间年画的历史及产地,武强年画的概况及工艺、功能及地位、美学观、生活观、精神文化形态、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向我们阐述了武强年画的文化发展的历史,让世人深刻了解到武强年画在民间年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曲阳石雕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作者杨文会、张彦辉和樊中红从曲阳石雕的文化渊源入手,分别介绍了曲阳石雕的宗教、民俗、艺术文化以及曲阳雕刻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向人们详实的介绍了曲阳石雕的文化影响和技艺的传承。
    在由蔡子谔主编《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一书中,作者蔡子谔、侯志刚从磁州窑的审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造型艺术的形式美特征(包括釉彩、纹饰和形制)、造型艺术的工艺表现形态、民俗审美文化的内蕴等方面详细说明了磁州窑的造型艺术和民俗审美的特点和文化。
    在《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一书中,作者陈文增从地位、发展时代以及造型装饰艺术和烧成艺术的研究等方面使世人了解了中国早期优秀的白瓷代表——定窑的文化成就和历史使命。
    在《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作者李伟和邵铃莉从历史渊源、文化渊源以及传承与艺术特色等方面详尽的阐述了河北剪纸的发展历程。
    在《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一书中,作者赵晓峰从各个朝代的河北古建筑的起源、社会历史及文化等相关方面的论述了河北古建筑的类别、特征、概况、营造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在《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作者张墨瑶和李彦彬从皮影戏的文化渊源,唐山皮影的文化和艺术特色、影人和切末的制作、文化影响等方面对唐山皮影进行了全面周详的研究,使人们对唐山皮影有了深刻的认识。
    古燕赵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优秀的艺术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和地方文化就好比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的“精神植被”,反映着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动体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这套丛书的内容详实,学术性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专家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河北的民俗民间文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河北地区部分具有重大意义,为今后河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合理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